P1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以石刻为主,是我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开凿历经北魏,隋、唐、五代,开凿历史达400多年,佛教到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龙门石窟艺术由五大部分构成——即石刻造像、碑刻题记、装饰雕刻、石刻建筑、伎乐舞蹈等,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2 龙门石窟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P3
公园执勤人员自豪地说:“到了龙门,这当然就是龙门桥了!”
P4 位于洛阳市城南6公里的伊阙峡谷,香山(东)和龙门山(西)两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古称“伊阙”。“龙门山色”自古为洛阳八景之首,山清水秀,环境清幽。
P5 密如蜂房的窟龛(洞里的佛像)数不胜数。
P6
龙门石窟中较低位置的造像,基本被偷盗一空。许多人误以为是在文革时期造成的,其实是在历史较早的时期和军阀混战时期遗失的。
P7 每一个窟龛都有一段历史,这些巧夺天工的石刻艺术,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P8 大大小小的窟龛、形态各异的佛像、精美的雕刻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P9 惠简洞
位于龙门西山中段,是西京法海寺僧惠简专门为唐高宗、武则天祈福所修造的。因洞内主佛及右侧弟子阿难酷似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造像,又称“小卢舍那大像龛”。
P10 游人沿伊水河西岸由北向南行进,现在正拾阶登上举世闻名的奉先寺。
P11 龙门石窟最伟大的杰作、石刻艺术巅峰——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均为巨型站佛。卢舍那大佛精美的右手掌早已在1934年被盗凿到美国去了,现分别陈列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P12 奉先寺的主佛为卢舍那大佛,通高17.4米,头部高4米,仅耳朵就有1.9米。发髻呈波纹状,
面容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眼睛半睁半合,慈祥的目光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
庄重而文雅、睿智而明朗,是石窟佛像中之精品。
P13 传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
P14 北壁威严的托塔天王,很精美的盔甲图案,金刚力士造形粗犷豪放,雄健有利。
P15 南壁的两尊站佛被盗凿的面目全非,令人痛惜!

P16 游人顺着四通八达的崖梯,穿行于窟龛之间。
P17 香山寺与龙门石窟隔河相望,已有1400多年,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当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非常钟情于伊阙山水,也很喜欢清幽雅致的香山寺;白居易筹资重修香山寺,晚年居住在此并自号称香山居士;乾隆赋诗的御碑亭和蒋宋别墅等等。
P18 返回有两种选择:1、往北走回头路;2、过河之后再向北走,最后我们选择了过河。
P19 龙门二十品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碑刻最多的一处,有古碑林之称。久负盛名的龙门二十品和褚禭良的伊阙佛龛之碑,分别是魏碑体和唐楷的典范,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上乘之作。

P20 原来过河才能看到龙门石窟全景,星罗棋布的石窟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山崖石壁上。

P21 这些石窟塑像为何会选在龙门开凿呢?我国古代的工匠们有着聪明的智慧,这是经过充分
考察的结果——洛阳伊水两岸的山崖都属于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石灰岩层,其石质坚硬、
结构紧密,不宜风化和大面积脱裂,很适于艺术造像和长期保存。
P22 壮观的崖梯线条,贯穿于窟龛之间。
P23
游览结束,往北出门。
P24
下午四点半出现了蓝天白云。

P25 莲花灯,佛教灯种之一,寓意驱除黑暗,智慧人生,燃烧自己,照耀别人。
受中学同学春苏之约,和她的家人进行了河南之行,游览了挂壁公路和郭亮村、还游览了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心旷神怡,完成了这几年就惦记着的名胜古迹和著名景点。
背景音乐
枫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