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俗称“皇家园林博物馆”,其中最大的一座桥就是十七孔桥,全长150多米,造型美观,气势恢宏,十七孔桥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距今已有265年了。十七孔桥在冬至前后会呈现出霞光穿洞的惊艳奇观,也叫红光穿洞、红光满洞及红桥洞等等。古人在设计建造十七孔桥时就利用天文地理知识,使太阳在冬至前后下午达到最低点,霞光充满了每个桥洞,呈现出惊艳的自然奇观。
我从12月18日至12月26日九天时间里光顾了四次,有蓝天白云霞光穿洞景观,也有雾霾洞里无光的场景,下面看看霞光穿洞的奇观吧!
据说乾隆时期之所以选中十七个孔来建造,是因为从左右两侧数到正中间最大的那个孔洞都为“九”个孔洞,而“九”,恰恰是当时帝王认为最吉利的数字。
这两张碧空如洗,桥下倒影的照片是12月18日拍的,次日便是雾霾天。
请走上桥头那端观看穿洞奇观吧!
十七孔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大小共544只石狮子。
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极其精美、神态各异的石狮子。
佛香阁与石狮

佛香阁

桥上的行人


12月19日雾霾天也没有影响人们观赏拍照的兴致。


京城大批摄影爱好者争先恐后的汇集到这里,静候霞光穿洞奇观。
占据最高点,俯拍穿洞奇观。
由于乾隆时期的匠心独运设计,每年冬至前后霞光可以灌满整个桥洞。
本版霞光穿洞照片都是12月24日拍的。

霞光穿洞的最佳时间在十五点半左右。
令人惊叹
美丽壮观
人们翘首期盼的不正是红光满洞吗?
突然有人喊:“穿过狮子啦”!我惊喜地赶紧拍了下来。(其实桥的两头是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

果然,异兽的脖颈、前胸和腹部都披上了霞光!

十七孔桥为东西走向,下午三点半左右,太阳西移,红光灌满了所有桥洞。

洞洞有红光

惊艳的红洞

乐此不疲,情绪高昂。

这是昨天12月26日明显雾霾天拍的,正中间第九个洞最大。


霞光穿洞时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荡然无存,只有三三两两过路行人。
雾霾天,人们带着口罩行色匆匆。
步履匆匆,只是回头看看而已。
前两天这里还是里三层外三层无插脚之地。
红桥洞的对面。

桥洞与倒影总相宜
将美景收入镜头内
美不胜收
上桥返回

又见石狮
远处是西山
水中倒影
夕阳西下
夕阳满天红
冰上行走的人
风吹走了谁的花伞

夕阳下的摄影人
夕阳斜照十七孔桥。
今年我是第一次拍霞光穿洞,虽然高兴,虽然振奋,但是还是有一些遗憾:
1、去的还不够早,所站立的位置不理想,角度偏直;
2、没想到北京冬至那天及以后数天都是雾霾,影响了拍摄最佳时间;
3、应该在冬至之前去,拍出来的红洞倒影会更美!
霞光穿洞
独杉君
午后斜照兮长桥,西堤树影兮朦胧。
人头攒动兮叹绝,霞光穿越兮孔洞。
洞壁明灿兮神府,卧龙欲飞兮恢弘。
古园焕发兮勃勃,冬至交响兮意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