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光阴慢慢熬稠
(2013-01-30 15:59:48)
标签:
原创生活观察生活感悟情感 |
分类: 散文空间 |
因为习惯性的早起,即便终于到了周末,仍然是早早起了。下楼去买早点,发现早点摊还没开张。索性回到住处,自己做。放了些米进电饭锅,又捡了十几颗莲子和一勺枸杞一并放进去。待煮沸后,再舀一小勺苏打粉撒在锅里,将电饭锅调成保温状态,慢慢熬上半个时辰,熬出的稠粥温润浓香,色泽也甚是好看。
闲来无事,我便常常带着经年的卡片相机,一支笔,一个小本,徒步去到城市的边边角角,跟随一名拾荒者在最繁华的大街上从一个垃圾箱走到另一个垃圾箱,与摄影发烧友凌晨三点起就蹲在雪地里等待雾凇爬山枝头,听一位丧失一条腿的老年人讲诉他文革时候一波三折的人生,看角落里的人间百态,或者从角落里打量城市的繁华与荒芜。有时,也乘车专程去到乡村,顶着老大的太阳蹲在大片大片的水田边,偶尔看几个皮肤黝黑的农民弯着腰在田里除草,屁股撅得老高。这叫发展绿色农业,人工除草,不喷洒农药。看得起兴了,便和老农商量,也脱了鞋子,下田帮忙除草,中午还能在老农家吃上几个铁锅苞米面大饼。
也逛集市,不过大多时候不是为了去买东西,也不是像女人们那种仅仅为了逛街而逛街,而是看穿行于集市间的人们来回打量,挑挑拣拣。有大妈为几根葱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好半天,最终便宜了五角钱,这才心满意足的走了。不远处,有人推着一车的糖葫芦,边走边喊“这里的糖葫芦嘎嘎甜,不甜不要钱”。还挺押韵。我也在一家卖童鞋童装的摊位前住了脚,拿起几件女孩子穿的小衣服比对。摊主随即凑过来,“给你家姑娘买一件吧,我家的衣服做工好,价格还便宜”。我尴尬的笑笑,“我还没结婚呢”。
我写日记,并且坚持了很多年。以前做实习记者的时候,去到城市或者乡村采访,见过不少大官,吃过贵得有点不敢想象的大餐,也住过干燥漆黑的破窑洞,吃过蒸豆饼,尝了盐水泡石子。有时,也专程去到公园或者居民小区,找老年人扎堆的地方坐下,听他们讲几十年的人生境遇,感受那些历经数十载后静如止水的心情。那些奇闻趣事、坎坷沧桑,并着我之所想所感,都写在日记当中。即便生活清淡如水,写几笔养花种草的心情,也终究感觉不虚一日。
久了,渐渐就发觉,这过日子,真就仿佛熬粥一般,非得用小火慢慢熬,熬稠了才更有味道。有些时候,真希望光阴能在我这一字一字的写画间走得慢些,再慢些,即便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却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情,真就觉得自己可以迟些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