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条鱼记得

(2012-04-14 22:20:18)
标签:

见闻/感怀/

情感

分类: 散文空间

  那是一个午后,天气很好,气温也很适宜出行。我一个人沿着松花江散布。江面上有十多只野鸭在嬉戏,沿岸断断续续有人坐着折叠椅在钓鱼。有人钓到了三五斤重的大鱼,乐滋滋的收了钓竿回家。不过大多数人钓到的都不过是寸把长的小鲫鱼。

  我在一个钓者边驻足,看他正摘下刚刚上钩的小鲫鱼。这时,一个十来岁模样的男孩子凑了过来,向着那个钓者连喊了两声叔叔,钓者手握着鱼,转头看那孩子,那孩子战战兢兢的笑笑,说是想买钓者手里的那条鱼,并且递上了兜里仅有的十元钱。钓者看看钱,又看看孩子,索性将那小鱼送给了孩子。孩子小心用双手接过那条鱼,轻俯下身子,将鱼浸在了水里,然后撒开手。那鱼一眨眼工夫就窜进了江水深处。孩子转过身,又递给钓者钱,说是想再买一条钓者桶里的鱼。钓者显然很不能理解,也稍稍有些不满,冷冷地甩出了一句不卖。

  孩子见钓者不再理会他,就跑去了不远处的另一个钓者那里。同样的动作,递钱,接鱼,放生,再递钱。直到跑去第三个钓者那里,终于花掉了那十元钱,救下了第三条鱼的命。

  “你花了所有的钱去救几条鱼,没人会记得你的好。你想过吗?”我问。

  “那条鱼记得。”孩子开心的跑开了。

  这话让我突然想起了曾读过的一篇大约叫《这条小鱼在乎》的短文。这孩子的举动与回答和那故事如出一辙。

  我忽然就想到前些天,意外的收到一个包裹,是从山西临汾市一个小县城寄过来的。打开来,里面是一些红枣,看起来比市面上卖的要好。里面还有一封信,是一个叫阎妍的女孩写的,说是费了好大力气才终于在网上查到我现在的地址,就马上寄了些自家年前的红枣,让我尝尝。信上还说,她母亲出狱了,现在做些小买卖,是当地政府帮忙做的前期投入;她的祖母年前过世了,说是过世前还常念叨起我;她本人也没再偷过东西,一直很用功读书,并且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认识阎妍纯粹是一个偶然机会。那时候我在山西一家省级媒体实习。一次我跟着一个老记者去阎妍家住的那个县城做采访。因为当天要住在那里,我去市场买些晚间吃的水果。在路经一个水果摊时,看见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子在那水果摊前徘徊了好一会儿,趁有人去买水果,摊主去招呼客人,她便悄悄摸了一个最小的苹果塞进了书包里,然后迅速离开了。

  我远远看着那女孩子消失在了人群中,转过头,看到那摊主也正望着那女孩子消失的方向,笑了,很轻松的那种。摊主见我很不理解的看着他,便解释说,那女孩子家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她父亲过世早,母亲不知什么原因杀了人,被判刑多年。女孩和她祖母已经一起生活了七八年。女孩家里实在是贫困不堪,那段时间,女孩的祖母又生了病,病得不轻。因为买不起营养品,所以,女孩就偶尔会到市场里转转,偷一个苹果或者两个鸡蛋。市场里的很多人都听他讲过女孩的情况,况且女孩从来都是偷最小的甚至是接近坏掉的水果,所以大家都对女孩的偷窃“视而不见”。

  夜里睡不下,翻了十几次身,终于等到天亮。

  吃过早饭,趁老记者出去见朋友的时候,我去见了前一天接待我们的当地政府的一个官员,跟他说起了那个女孩的事情,我希望政府能关注那个女孩的家庭。那人倒是直爽,马上跟我去找了那个卖水果的摊主,在摊主的指引下,去了女孩的家。因为是周末,女孩刚好在家洗衣服。

  女孩的家远比我想象的要惨淡。那是一间县城边缘的平房,院子不大,堆满了塑料瓶、废纸箱和生锈的铁丝铁片。那些都是女孩捡回准备卖掉的废品。屋子里除了有一个摆在炕上的旧收音机,再没有别的家电。厨房被积烟熏得黝黑,简陋的橱柜上摆着少半盆碎玉米粥、一个半发黄的馒头和一罐“啵啵菜”——用盐水浸泡晾干的小鹅卵石。

  女孩见到摊主,显得十分紧张,甚至有泪花猛地翻滚在了眼眶里。为消除女孩的惊慌,我们马上表明去意。女孩这才长长的出了口气,随即又显出一丝不安。想是毕竟偷过摊主的水果。

  那天,那个官员当即表示要支助女孩上学,帮女孩家办理低保,并且一定改善女孩家的生活境况。

  临走时,我见屋里竟没有一张照片,就给女孩和她的祖母照了一张合影,并表示过几天就把洗出来的照片送给她。

  不成想,后来因为一直很忙,竟忘了送照片的事。直到一个多月后的一天,那个县官员打电话说给女孩办理了免费上学免费吃午餐,并且每月除了低保,政府还会给女孩家五百元钱生活费。我这才想起照片的事。本想将照片的电子版发送给那个官员,让他帮忙洗照片送去,思来想去,还是自己去送更合适,刚好也可以看看那官员说的是否属实。

  选了周末,买了些水果和营养品,坐车去到那个女孩家里。远远的就看见女孩站在大门口,朝着我这边张望。见我去了,将镶了框的照片递给她,便笑说“就知道您一定会守信来送照片”。然后像得到一件稀世珍宝一样,一直捧在怀里。

  原来,那女孩竟是为了那照片,等了我一个月时间。

  转眼,时隔两年多,我本已几乎忘记了阎妍那女孩,也始终再未联系过她,却不想,两年后,她竟然还记得我这当年无意中的一个“善举”,并且念念不忘那小小的恩情。

  由此,我又想到,摆在我办公室窗台的一盆不知名的花,前些时候,因为生了太多红蜘蛛,所有的叶子都卷曲并几近枯死。我有意无意地给它喷了几次药,仅十几天时间,尽管花叶仍有一些卷曲,却接连开出了好几朵粉红色的小花,淡淡的,散着清香。

  这算是感恩吧,一株花的感恩。

  而同样的,没人会记得曾有个孩子放生过一条鱼,但那条鱼记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个人的故乡
后一篇:途经你的怀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