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典藏 |
魏尔伦(Paul
Verlaine)(1844-1896)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阿尔图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如果生命中注定重要的那个人出现在面前时,无论时隔多久,故事都会依然鲜明。当那个名为兰波的人出现在那个叫做魏尔伦的生命中是,他便永远成为他的故事:
1871年9月底,兰波应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邀请,来到巴黎。这便是故事的开始。魏尔伦曾读过兰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爱慕兰波的诗才。来到巴黎之后,兰波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很快,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成为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饭。而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
兰波和魏尔伦之间的同性恋情日益炽烈。1872年,魏尔伦甚至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和兰波一同私奔至伦敦。1873年7月,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随后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一气之下兰波叫来警察,魏尔伦被逮捕。被捕期间,魏尔伦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原因是魏尔伦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开庭审理时,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1874年,兰波和诗人杰曼·努沃再次返回伦敦,并出版了他倍受争议的作品《彩画集》。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此时的魏尔伦已经获释,并被迫皈依了天主教。这个时候,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在这段时间,他没有再和男性产生同性恋情,而是和很多当地的女性相恋。
而魏尔伦,在经历了倾倒,热爱,同游,带兰波跻身巴黎诗人圈子、为其发表作品、助其成名;当不肯停留在某一阶段、某一模式的兰波决计要分手,他在绝望中开了枪……出狱后,他与已潇洒放弃文学的兰波见了最后一面,然后兰波继续浪迹天涯去历险,魏尔伦则于众叛亲离中,萧然到他乡教书度日(他们“私奔”时也曾一起教书谋生)。后来他终于回到巴黎,再度获得了文学声誉(甚至更高,被选为“诗人之王”),又过起从前酗酒放纵的生活: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可是,有过那样的经历,心灵也像身体一样,该垮了吧?用戴望舒的话说:“他的疲乏是愈来愈深了。”他还是念念不忘的,搜集兰波作品,为其《彩画集》写了序言(而那个放弃者,对此已不闻不问);兰波死后第四年,他又为其诗歌全集作序。不到一年后,久病的他也在潦倒孤独中辞世了。
一个很像小说一般的,两个诗人的故事。他们的事情曾被拍成过电影,但这只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了那两个人曾有过的经历而已。
那种悲伤,我想我们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
最后,送上魏尔伦为兰波写下的《泪流在我心里》
泪流在我心里,
雨在城上淅沥:
哪来的一阵凄楚
滴得我这般惨戚?
啊,温柔的雨声!
地上和屋顶应和。
对于苦闷的心
啊,雨的歌!
尽这样无端地流,
流得我心好酸!
怎么?全无止休?
这哀感也无端!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慰解无从?
既无爱又无憎,
我的心却这般疼。
阿尔图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1891)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如果生命中注定重要的那个人出现在面前时,无论时隔多久,故事都会依然鲜明。当那个名为兰波的人出现在那个叫做魏尔伦的生命中是,他便永远成为他的故事:
1871年9月底,兰波应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邀请,来到巴黎。这便是故事的开始。魏尔伦曾读过兰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爱慕兰波的诗才。来到巴黎之后,兰波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很快,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成为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饭。而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
兰波和魏尔伦之间的同性恋情日益炽烈。1872年,魏尔伦甚至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和兰波一同私奔至伦敦。1873年7月,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随后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一气之下兰波叫来警察,魏尔伦被逮捕。被捕期间,魏尔伦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原因是魏尔伦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开庭审理时,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1874年,兰波和诗人杰曼·努沃再次返回伦敦,并出版了他倍受争议的作品《彩画集》。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此时的魏尔伦已经获释,并被迫皈依了天主教。这个时候,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在这段时间,他没有再和男性产生同性恋情,而是和很多当地的女性相恋。
而魏尔伦,在经历了倾倒,热爱,同游,带兰波跻身巴黎诗人圈子、为其发表作品、助其成名;当不肯停留在某一阶段、某一模式的兰波决计要分手,他在绝望中开了枪……出狱后,他与已潇洒放弃文学的兰波见了最后一面,然后兰波继续浪迹天涯去历险,魏尔伦则于众叛亲离中,萧然到他乡教书度日(他们“私奔”时也曾一起教书谋生)。后来他终于回到巴黎,再度获得了文学声誉(甚至更高,被选为“诗人之王”),又过起从前酗酒放纵的生活: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可是,有过那样的经历,心灵也像身体一样,该垮了吧?用戴望舒的话说:“他的疲乏是愈来愈深了。”他还是念念不忘的,搜集兰波作品,为其《彩画集》写了序言(而那个放弃者,对此已不闻不问);兰波死后第四年,他又为其诗歌全集作序。不到一年后,久病的他也在潦倒孤独中辞世了。
一个很像小说一般的,两个诗人的故事。他们的事情曾被拍成过电影,但这只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了那两个人曾有过的经历而已。
那种悲伤,我想我们是永远都不会明白的……
最后,送上魏尔伦为兰波写下的《泪流在我心里》
泪流在我心里,
雨在城上淅沥:
哪来的一阵凄楚
滴得我这般惨戚?
啊,温柔的雨声!
地上和屋顶应和。
对于苦闷的心
啊,雨的歌!
尽这样无端地流,
流得我心好酸!
怎么?全无止休?
这哀感也无端!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慰解无从?
既无爱又无憎,
我的心却这般疼。
前一篇:兰波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