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节假日,到老龙头景区的游客还是很多,经典的地方拍照还要排队,一路向上走去到了澄海楼,这里是乾隆皇帝留字的地方,是一处很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澄海楼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上第一座城楼,澄海楼前身为明初年修建的“观海亭”,明万历39年兵部主事将观海亭扩建为澄海楼。“澄海”即“大海澄清海不扬波”之意。是流传于世的一个典故,象征圣人治国天下太平,曾被称作“知圣楼”。它矗立在地势险峻的老龙头上,背山面海,楼上悬有乾隆御笔亲书的“澄海楼”和明大学士孙承宗题写的“雄襟万里”匾额。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山海关时,澄海楼毁于一炬,仅存“天开海岳”碑,不久,这块石碑又被英国军队挖弹药库时推倒。1927年,张学良将军到老龙头浴场游泳,发现了这块石碑才命人将石碑重新树立起来。古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四个“天开海岳”赫然大字:字体浑厚古朴,遒劲苍郁。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传说这是唐代名将薛仁贵当年东征高丽时所立。
再一路下行,直至大海边,来到万里长城的最东头的入海之处,海浪拍打着这座入海石城,更彰显这座长城的威严与壮观。拍了不少的照片,对照图片再讲解。


上边就是澄海楼。


长城入海处。




这块石碑上半截是从海里打捞出来的,只有“一勺”两字,根据《中庸》博学篇复制成这样,


御碑亭。




“入海石城”的下边都是用这样的巨石打的基础。

靖卤一号。


远处是海神庙。

在“靖卤一号”上拍的海神庙、观海亭。


排队拍照。


石碑后边的碑铭,几乎没人拍。

只顾拍石碑,都忽略了脚下的地理标志。

回眸一望。


这个遗址洞被一个商铺占领,这些长城墙体内部结构被遮挡的很严实,不过还是被我发现了。

注意这些在玻璃罩里边的墙体。




明长城地理信息标石,背着阳光看不大清楚。

这张照片补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