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kq88.com/u/4990/archives/2009/38335.html
从前一阶段大量根管治疗心得总结到现在,时间一晃半年就过去了,在已有的临床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理论积累和临床实践,很多新的“概念”越来越清晰,故需要从新进行总结,弥补之前文章的空缺。。。下面从整个根管治疗的过程来回顾临床中个人的一些积累和思路——
一,“规范开髓”的要求:开髓口的洞形要和髓腔的形态在前牙舌面或后牙合面的“投影”一致,开髓口的大小也要接近于这个“投影”的大小,过大就破坏了正常的牙体结构,使冠部强度降低,过小则不便于寻找根管口及根管预备。。。髓腔的位置一般处于牙齿的中央,其轮廓外形可以看成牙齿在釉牙骨质界水平外缘轮廓的缩影。
二,“如何避免遗漏根管”——首先我们要了解根管口的分布规律!1,根管口通常位于颜色较暗的髓室底和颜色较浅的髓室壁的交界处,只有当我们完全揭去髓室顶以后,“交界处”才能真正的清晰可见,所以这里我要强调,髓室顶必须完全去尽!2,另外根管分布还有一个规律,就是有一定的对称。对于多根管牙或可能存在多根管的情况,可以在该牙的近远中向假想一条可以平分髓底的直线,个人习惯在开髓探察根管口以后用一根直的小号K锉平放于平分开髓口的近远中向,观察根管口是位于这条线的中间还是偏于颊侧或舌侧,如果位于该线正中,一般该牙根只有一个根管,如果偏离该线,则极有可能在该根管口对应的对侧(以这根假想平分线为界)存在另一根管!3,借助X光也可以协助寻找遗漏根管,通常根管位于牙根正中的位置,如果X光显示插入根管锉的根管位于牙根的非正中位置,该牙根极有可能存在遗漏的根管。。。以上三点对于寻找较小,钙化或隐蔽的根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三,“预备要求”——
根管预备是一个成功根管治疗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根管充填”好不好主要在于“根管预备”好不好,预备的细节要点很多,但本人最为重视的几个细节是——“长度的掌握”/“根管中上段的成形与清理”/“有效的冲洗”/“保持根管的疏通”/“预备的器械与方法”。。。1,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往往小于牙冠到根尖的距离,因此,单凭X光片和手感是难以确定准确的根管长度,最好配合根管测量仪来确定根管预备的工作长度!2,不管是采用“逐步后退法”还是“冠方向下”的预备方法,重视根管中上段的成型与清洁意义很大,前者可以在寻找到根管通路以后利用“G”钻预备根管中上段;后者可以先从大锥度至小锥度进行逐步预备,如常用的PROTAPER,可以先用SX锉先将冠部敞开,然后换用S锉—F锉,随着锥度的逐步减小,其尖端的直径在逐步增粗,意义就在于优先冠部的预备和清洁。3,及时的疏通和冲洗,这是本人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环节,每次换锉前(不论是“逐步后退法”还是“冠方向下法”)均需要应用小号K锉或C形锉进行根管疏通,然后配合有效的冲洗,“次氯酸钠”和“EDTA”是必备的。成品的“次氯酸钠”成本较高,最近在朋友的指导下尝试自己调配,如果效果肯定,再分享给大家!4,“橡皮障”的应用,这个是今后高效率根管治疗的趋势,唾液的污染是个被常规忽视的问题,而往往很多术后反应也由此而生。。。
四,“根管充填”——在确保根管预备到位,根管微生物被有效清理和控制以后最好及时的进行充填!及时的根管充填可以阻止外界的污染进入根管;也可以避免根尖外的渗出进入根管给微生物提供营养;另外即使有少量细菌残留于根管内,通过严密的根管充填,细菌的生存环境也被破坏,使其不至再对根尖造成威胁!因此,对于不可逆性牙髓炎,牙髓仍有活力的情况,一般建议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因为牙髓有活力的情况一般在根管预备之前是无菌的,所以,没必要进行封药。但一定要注意避免预备过程中的医源性污染!而死髓牙在进行根管预备之前就存在感染,单凭机械预备和化学冲洗也不能完全确保有效清除了根管内的细菌,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根管内的细菌数量,可以在充填前进行一次根管封药,氢氧化钙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