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体明度差异的鉴别

标签:
健康 |
分类: 牙齿美容 |
http://www.dxy.cn/bbs/post/view?bid=103&id=9381406&sty=1&tpg=5&ppg=6&age=0#9381406
看看这个,昨天返工的两颗WOL-CERAM。11比21的颈部饱和度有些高,其实在口内问题并不是很大(湿环境下),而且很容易被视觉所适应。但人和人对色彩的感觉不一样,有些人对色彩反映很强,有些则很弱,问题就出在这。这样的牙返工都会很难。
*21是死髓牙内有金属桩核,所以牙龈颜色较深。
http://img.dxy.cn/upload/2008/02/03/41158521.jpg
依照张兄提供的颜色术语对照表,王兄修复体返工的原因是色度不匹配,但我认为除去这个原因之外,还存在缺乏牙齿美学需要满足的其他元素。后面的讨论会提到这些元素。
接下来王兄的解释似乎是牙医可以利用人的审美疲劳使患者适应修复体。
还有请教王兄湿环境下为什么问题不很大?
对于eviljuon兄弟这个返工的病例,我认为光凭借这一张照片很难分析准确的原因,有时候瓷牙与邻牙不匹配造成的返工不太好通过量化的指标来描述,而仅仅是一点“不自然的感觉”,而这一点点感觉却是很多微小缺陷的累积效果。
我感觉这2个中切牙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颈部饱和度太高,而是明度和邻牙有明显差异,如果把eviljuon的照片变成灰度图像的话这个问题就比较好理解了。
对于修复体与天然牙的匹配来看,颜色仅仅是一个方面,而且是比较容易量化和传递的一个方面,此外还有纹理、光泽、透度、荧光、乳光等很多方面,而这几个方面恰恰是我们目前的医技沟通的盲点。比如,通过观察这个患者邻牙的切端可以看到一定的乳光效应,而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技师没有通过效果瓷来充分模拟邻牙,这也是造成修复体不匹配的原因之一。
这个病例还反映了InCeram、WolCeram这一类全瓷系统的内冠(或者叫核瓷)的透光度还是比较差的,容易出现修复体明度较大的问题,尤其是患者本身牙齿透度很高或者不能保证牙体预备量的病例。因此对于高标准的美容修复还说,这一类陶瓷材料的选择应该比较慎重,当然对于基牙有金属桩核的就没得选择了。
http://img.dxy.cn/upload/2008/02/04/1827511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