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初探
(2009-04-25 16:56:02)
标签:
健康 |
分类: 教育 |
http://web3.fimmu.com/jyjy/newsc/news/view.asp?id=500
梁锐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 口腔医学系,河北唐山 063000)
1.我校口腔修复学教学的现状
口腔修复学是用符合生理的方法,通过人工修复体来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和专业术语如果不结合实物观摩和动手操作是很难理解的,例如颌位关系移、就位道、倒凹等等。口腔修复学本科生的培养和执业医师考试也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义齿修复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辨能力[1]。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临床工作能力。长期以来,我校在口腔修复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理论和实践结合能力差,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资金短缺,实验设备陈旧且不齐全,致使许多实验课无法开展;学生对实验课兴趣不够,只注重实验成绩而忽略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鉴于口腔修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教学组人员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充分论证,结合当代教学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在2005~2007年度对传统的修复学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1 强化师资队伍。我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三人,无高级职称,临床和教学经验存在不足,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增加高层次编制不很现实。为了克服师资上的不足,我们聘请了本市其他单位或附属医院在修复领域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我们的兼职教师进行理论和实验课的教学,这类教师均具有较丰富临床经验,能够在示范的同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所接触到的临床真实个案讲解给学生,起到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2.2 改进实验教学程序,增加临床见习比重。针对口腔修复学理论抽象难懂、操作讲解多的情况,我们将教学程序进行了部分调整:由原来的先集中上专题理论课、后上实验课的传统医学教学模式,改革为“临床见习→理论→实验课→临床见习”的新模式,并且将一个专题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步交叉进行。例如,在烤瓷牙理论课之前,首先安排学生临床见习,带教老师事先安排好典型病例,使学生对烤瓷牙适应症的选择、牙体预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增加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和学习重点、难点;然后进行理论教学讲解;接下来进行实验课;最后再回到临床,见习烤瓷牙试戴、粘固等过程。这样通过对实验课教学程序的改革,使学生在上理论课时加深对操作技能的理解,在实验课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临床见习的引入,不仅可以弥补学生在理论课、实验课所学不到、体会不到的临床操作、接诊技能,而且对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医德医风,优良的服务意识大有裨益[2]。
2.3 更新教学实习系统,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我系新引进了综合性临床模拟教学实习系统中的仿真头颅模型,此系统可以模拟真人的头颈活动、调整转动,还可以模仿开闭颌运动,并且带有仿真的颊部软组织、可替换的人造牙的上下颌。该系统配备有操作台和配套设备,如手机、水枪等,同时还提供彩色显示器和小型摄像头,便于学生观察老师口内的操作。学生能够在仿真头颅模型系统上掌握多数口腔修复学的实验操作技能。另外,学生的整个操作过程都能被保存下来以供回顾,最后进行评价并列出操作中所犯的错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会有提示音在出现错误操作时响起,及时提醒学生纠正错误,以提高临床操作的质量以及效率。通过高度仿真的教学实习系统,在实验课上教师们就能够最大限度模拟临床实际操作,缩小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差距,极大地提升学生们对实验课学习参与的积极性。
2.4 校厂联合,扩大实习范围。口腔修复有很多新技术要求有相应的设备来支持,否则将无法开展,如常用的烤瓷技术,铸造技术要求有相应的烤瓷炉、铸造机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存在很大困难,使得许多学校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们根据自身有限的教学条件,与唐山中信义齿加工厂联合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取得显著成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口腔修复教学模式。该厂具有设备有烤瓷炉八台、铸瓷炉二台,同时配有离心铸造机、喷砂机、精密附着体研磨仪、各种打磨机、煮牙盒机等,可供教学用设备。通过与义齿加工厂签订合同,每学期在进行相应的实验课时,由教师带队到义齿加工厂进行见习和实习,每学期五至六次,基本上满足了学生从牙体修复、局部义齿修复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制作的基本过程,使我们在有限的投入基础之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5 引入学生互评、技能竞赛的考评机制。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发现,传统的考评机制会导致学生只关心分数而忽视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专注于自己完成的修复体而忽视对其他人操作技巧、制作心得的了解。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改革了实验课的评分标准,学生每完成一种修复体后,先让学生进行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的体会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展示自己制作加工的修复体,然后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重点讨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讲评。通过学生互评,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总结和巩固前段实验的成果,还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验教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下一阶段的实验课教学。
同时,我们还在实验课的各阶段举办“口腔修复技能大赛”,如印模大赛、卡环弯制大赛、排牙比赛等,评出奖项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6 积极开展设计性实验。为了使同学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阶段性地开展设计性实验。如牙体缺损修复完成后,给出不同的牙体缺损的病例模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修复方式,进行修复体制作并最终完成修复体。这样可以使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并且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3 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和体会
通过口腔修复学教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对口腔修复学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问卷调查、理论考试和临床实习带教教师的反映,我们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在授课的总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普遍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形式新颖,内容十富,富于吸引力,对口腔修复学的兴趣提高了,掌握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牢固,应用灵活自如,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很好的掌握;理论考试成绩也表明学生们普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理解更加清晰透彻;进入生产实习后,临床带教老师反映学生们在临床实习中理论基本功扎实,临床操作标准,并且具有一定的临床思辩能力。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口腔医生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才能为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实用型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建生,吴颖,宋光保等. 模拟诊疗教学法在口腔修复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05,5(7):139-140
[2]钟凤兰,李春杰,高允锋等. 关于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初探[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