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entistshare.blog.sohu.com/110638303.html
先说几个发生在我身边的例子吧。
第一个是几年前看到海鹏接的一个患者,职业是翻译,在某口腔四大名校的教学医院的主任医师制作上前牙铸瓷冠。之后由于铸瓷冠改变了原有的上前牙舌侧形态,无法准确回复到初始牙齿的舌侧形态,患者无法准确发音,无法工作,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二次修复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如果记得不错,好像患者的原始模型没有。很棘手。
第二个例子是我两年前接的一位女性患者,也是在外地花几千元做了上下12颗镍铬金属烤瓷冠美学修复,遗憾的是,患者的LG不满意外形,要求重做,重做了两回,都觉得牙比较大。要命的是原来的医生根本就没有保留患者的术前原始模型。要想恢复到患者要求的牙齿比较秀气,能像以前的形态只能用临时冠去试。(关于这个患者的一些讨论见我的这篇早期文章:http://dentistshare.blog.sohu.com/43596128.html)。我想没有一位牙医敢做出能让她完全满意的答案,开始患者咨询后就离开了,由于我没有承诺。意外的是,这位患者半年后又回到诊所找我做了修复,制作临时冠,反复修改外形,让她基本满意后铸瓷冠修复。
第三个例子是去年下半年来自外地的一位患者,上前牙牙列稍不齐,上前牙与下牙相比稍有深覆盖,有缺失牙,当地的一位牙医给她做了21颗烤瓷。由于强行改变了患者牙的唇舌向突度,患者的唇周围皮肤失去原有支撑,明显变老。同样的,这位牙医对自己很自信,仍然没有留原始模型。患者出了这样的那样的问题,我们仍然无法承诺患者能保证唇的突度能恢复正常,只能去用临时冠去试。后来患者由于费用与时间的原因找了在当地“下乡”的一个哥们后续处理。
第四个例子是发生在我的患者身上,患者16,46缺失,47略前倾,经过沟通,同意15~17,45~47制作两组烤瓷固定桥,18,48咬合关系良好。顺利牙体预备,取模,制作。戴牙。出现问题了。患者一咬合,感觉上下牙蹩着隐痛。开始考虑是咬合高点的问题。反复多次调合后仍然如此。这时,我分析可能是由于上下6颗牙制作桥后,由于修复的牙齿与天然牙没有天然牙的牙尖斜度引导,修复体牙尖斜度有问题,患者的牙根无法承受侧向力导致。与技工厂沟通后,我拆了两组桥,换用了临时桥,不过第一次的临时桥仍然是修复体的形态。结果患者仍然未改善。幸运的是,该患者制作修复前,曾经制作前牙漂白托盘,牙体预备前的模型仍然保留。第二次的临时冠我采用这副原始模型制作临时桥。效果立杆见影,刚戴上临时桥,患者虽然也表示可能有高点,但是牙根明显轻松。后来复诊原症状基本消失,要求技师严格参照原始模型后牙形态与牙尖斜度制作15,17,45,47形态。
患者口内的天然牙实际上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形态模板,排列模板。我们现在做的大量的工作对于患者来说,可能都是无法可逆性的操作。牙科正畸如此,冠修复如此,桥修复如此。大量的美容冠修复如此。
我们没有理由对患者口内的天然牙的原始状况无动于衷,热衷于重塑。更可怕的是,不为患者留下原始的状况记录---原始模型。
原始模型的作用主要有几点:
1,患者初始状况的模型记录。未来出现纠纷的法律依据。牙科正畸的开始要记录原始模型,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点也得记存模型。那么对于牙齿美容修复,咬合重建性的修复,同样也涉及到这类问题。
2,原始模型可以为我们提供患者原牙的形态特征,外部轮廓,牙形风格等。可以为技师重新制作冠、桥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3,原始模型上的前牙可以为我们提供原牙原始的切导斜度,后牙有原始的牙尖斜度。这些是我们制作修复体的重要依据。现实的状况是大多数的患者的修复体没有上合架的机会。那么至少我们保留原始的资料,万一出了问题。还有个退路。可以做个重要的参考。这点对于前牙多颗冠美学修复尤其重要。
说句实话,此时,可能真的如我以前转贴的都本辉技师的那篇关于贴面与冠的文章(见u/812/archives/2008/19325.html)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贴面不破坏患者前牙的舌侧切导,这点产生的咬合的意义以及对于患者发音的价值难以估价。
话说回来,现有的状况是不是每个牙医都能做瓷贴面。那么在做前牙多颗冠时,至少你能做到一点是可以的:多点时间,取个备牙前模型,哪怕灌点白石膏(硬石膏至少的应该)。然后交给你的技师,让他们模仿患者的舌侧形态制作,对于后牙的多颗牙,可能涉及到上下颌无法参照牙尖斜度时,按照原始模型上的基牙原始牙尖斜度制作。然后,给这副模型一点空间,一点记录,一点时间(美学修复半年以上)保存。那么,患者幸甚,你幸甚,诊所幸甚,哪怕是靠二次修复吃饭,给你二次修复的牙医也是幸甚(我也吃二次修复的饭的,汗)!
有时,成功与失败,真的可能就差那么一点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