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座.主讲是北医的谭建国老师:

(2008-11-09 14:35:18)
标签:

牙颈

比色

牙体

牙本质

谭建国

健康

分类: 固定修复

http://www.startdental.com/blog/u/neonie/archives/2008/116.html

 

昨天去听知春路DMG公司组织的讲座.

主讲是北医的谭建国老师:

刚开始讲了一些美学的知识,牙齿颜色,以前也提到过白班,乳光,裂纹等等.如何去分类,以及描述等等.

有关比色的知识也讲了很多,总之是比较复杂.

讲到一些比色的方法,以及问题和解决办法.

拣一些实用的说说,

1,现在大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 ,

 比色板+数码照片比色,

问题是 数码相机不一样,相机设置不一样,显示器不一样等等,导致照片的效果差别很大.

传递给技师信息的准确性等等都大大打折扣.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以让这个折扣打的少一点.

可以去专业的摄影城买一个标准色卡,比色的时候,带上,

出来的照片参照标准色卡用ps调,这样可以提高颜色准确性.

2,材料的选择.

现在前牙冠修复,最常用的就是铸瓷了.因为通透性好,透明度高.

但是也要分情况,如果邻牙的明度很高.这样就可能出现一个问题.

因为铸瓷的透明度过高,会导致明度不足.

选择明度较高的氧化铝或者氧化锆等.

3,比色仪

国内用的还是很少.

谭老师说

olympus推出了一款比色仪,据说还不错

可能价格到合适的程度也会慢慢的用的多起来.

4,桩的选择

这是谭老师讲课的重点,也是收获较大的.

桩的选择,我们选择桩考虑哪些方面?

1,固位 2,抗力 (一点新意都没有)

如果固位抗力都够了,那就不用桩了.

如一个下6,经过根管治疗,牙体预备后,3个面的牙本质厚度都有1mm以上,高度也够.

(近远中的牙本质比颊舌侧更重要)

就可以不需要桩了,只需要充填上就可以了.

5,纤维桩还是铸造桩

桩的另一个作用是:传导应力.

两者的差别也在这

纤维桩较软,应力的传导,应力的传导,都集中在牙颈部,根折也在这.

铸造桩硬,应力的传导较充分,都传导到牙根方.根折也常发生在这.

这就让我们在临床应用的有了选择的标准.

6,如果牙颈部牙体组织较多,能形成1.5mm以上的肩领,纤维桩就是很好的选择了.

如果牙颈部牙体组织少,形成不了足够宽度的肩领,而根中下方有足够的牙本质厚度,铸造桩就较好,

因为可以把应力传递到相对结实的根尖方.

如果根管又较细,这时可能镍铬桩可能比贵金属桩更恰当点.

7,谭老师讲了一个活髓牙根折的病例,上5??,牙颈部龋坏,做基牙.后来在颈部折短了.

通常认为活髓牙,抗力足够.看样子也是有例外的.

8,桩不能提高死髓牙的强度,这个已经被验证了N遍.

9,有时候我们会碰到这种情况,肩领宽度不够,又不想往龈下预备过深.

想尽量多保存牙颈部牙体组织.

矛盾.

这时候,在保证生物学宽度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肩领 的宽度.

箍效应??

实验结果是:足够的肩领比不够的抗力能大一倍.

10,桩的长度

尽量长,保证根尖封闭的情况下.

11,对于剩余牙体较少的漏斗形根管.

可以用根管壁再造.

树脂最好用桩核树脂,而不是流体树脂和树脂水门汀.

后者的填料少,收缩大,强度小.

12,桩的黏结

良好的黏结,可以保证强度,防止根折.

13,酸蚀时间:10~15s,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

14,黏结剂,涂上后,要用气枪吹,把置换出的水吹出来.否则会影响黏结效果.

15,向根管导入水门汀的时候,减少或者避免用螺旋输送器,产热.加速固化.有专门的输送头

但是成本肯定也提高.

后面是DMG公司的技术讲了一些硅橡胶的.

杂一点,

也很好.

硅橡胶的印模都是压力印模.

托盘的选择:单次硅橡胶,必须选用无孔托盘.有孔压力达不到.

二次印模法,无孔和有孔都可以.

最好是刚性较好的不锈钢托盘.

全酸蚀和自酸蚀:

术后敏感性上无差别.

但是我们临床上,感觉全酸蚀术后敏感的较多呢?

主要是全酸蚀技术敏感性高.

酸蚀时间上,冲洗上,吹干上,隔湿等等步骤上.要求都比较严格.

但全酸蚀还是黏结强度最好的.

树脂充填的术后敏感上,

树脂材料本身刺激很小很小.

树脂的收缩会引起.

1,边缘微漏

2,树脂收缩会导致进入牙本质的树脂突有一个往外拉的作用.

引起液体流动,导致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