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做就做别人做不到的

(2008-10-28 14:23:38)
标签:

保健

早接触

智齿

下颌

尖牙

咬合区

健康

分类: 固定修复

http://blog.kq88.com/u/6444/archives/2008/27539.html

 

前几天中午跟几个死党吃午饭。吃着吃着这哥们猛的问到道:“KQ88的博客文章怎么回复”?我说:“干吗”?这哥们说:“我想损两句”。这把我乐的大鼻涕泡又差点出来(北方天气就这样鼻炎咽炎很常见http://blog.kq88.com/editor2/images/emot/face8.gif)。“你说人家干吗?管好你自己得了”我回答道。我这哥们很不服气的说:“要做就做别人做不到的”。

虽然这哥们说了点混帐话,不过也说了句人话——“要做就做些别人不愿意做的”。那什么是别人不愿意做的呢?现在在网上搜索美学牙医,好家伙!水汪汪的一大片(我是说病例),然后旗号基本都是“牙齿美容专家”或者“美学牙医”。没办法,逼得又得把“牙齿美容专家”或者“美学牙医”改为aesthetic dentistry继续搜索,结果收获平平。没办法,拎着半箱啤酒跑朋友家一起扯淡去吧,一起把做的幻灯改了一下,等有时间跟哥几个再聚一起的时一起弄弄(扯淡)。

做幻灯既然是我起的头,幻灯照旧以本哥哥的名头开始,不服可以提出异议,只要确实有有价值的提议可以换。如果没有,一边先喝着。怎么开始呢?那就重口腔美学的出现开始说。为什么要做美学?它是怎么出现的呢?………,翻书,没有!再查查,哈!查到了。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1935187502.jpg
除了颜色、形态、材料、比例……,还有什么更多人没有做到?提议:……!这个提议很雷人啊!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1937678001.jpg

玩笑开到此为止,其实很想就这个问题写一点东西。作为一名口腔医生,你所关注的不应该只是牙齿的形态和发育,更重要的是对于骨骼与面部整体结构的影响。因为这些所影响的不只是牙齿,甚至会影响到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和脸面部的形状。

这是昨天收到的一个需要做诊断蜡牙的石膏模型。从模型看患者深覆 牙合 ,两颗上中切牙偏大(这是患者希望重新制作的主要原因)。其实以专业分析是,患者的两侧侧切牙及尖牙唇面轮廓不明显,也就是牙脊的形态不明显,导致中切牙突出,所以这种修复很适合贴面。鉴于患者两颗中切牙较大的要求,建议整体设计(11、21做冠,12、13、22、23制作贴面),这种设计方案患者已经接受。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1946162618.jpg
检查模型后,发现患者的一些问题,向医生再次提出建议,要求看一下患者的面部形状。通过照片可以看到患者的左右脸不对称,左侧下颏明显比右侧凸起一些,这是患者长期偏侧咀嚼的原因。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1955504115.jpg
模型上右侧咬合状态可以看到,上下颌牙齿基本都是尖窝交错的状态,说明咬合基本正常。但注意一下左侧上下尖牙牙尖有非正常磨耗情况(黑圈)。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1956689811.jpg

利用模型做一个模拟的侧方运动,可以看到侧方运动时,其他牙齿接触比较正常,但左侧上下尖牙牙尖处出现一个咬合楔形(黑圈)。这说明患者是习惯性下颌向左侧运动,其咀嚼以左侧为主。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206986703.jpg
检查患者的右侧咬合。右侧咬合从模型上看是没什么问题,但尖窝交错区不对,说明牙齿 牙合 面已经磨耗改变。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209893127.jpg

模拟右侧侧方颌运动,发现咬合区突然抬高,说明下颌向右侧运动时有障碍。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209600726.jpg

将模型反转至左侧,可以看到下颌右侧运动时,左侧下颌的智齿成为障碍。象这种问题一般是并非是人为的形成,而是由于细微的变化影响逐渐改变咬合习惯。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2014364918.jpg


在该病例中,必须强调一个咬合恢复与肌肉调整的概念。
就是说,当咬合失去正常的高度时,相应的肌肉回进行调整。如下图:当患者的一侧咬合有早接触点时,患者会很自然的作为一种适应性的调整,将早接触尖错开。但这样会出现对侧及非咬合区的牙位异常或颌间关系异常,但患者在这时自我感觉却良好(因为这样符合口腔咬合功能的需要)。咬合侧会因为特别活跃而变的强壮,而对侧肌因缺少咬合收缩出现面部变形。

*提示:修复体反复崩瓷的需要检查对侧咬合及同侧其他牙,看是否有个别早接触区点。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10/222035186005.jpg

从以上分析看,如果左下侧的智齿不拔除肯定会影响修复效果(如修复体崩瓷可先检查对侧看是否有个别早接触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智齿将逐渐伸长,到时所影响的问题教会是偏侧咀嚼加重,自然牙负担加重,最后影响的将是颞下纥关节,所以为了长久之计,建议将智齿拔掉。

为来的牙科发展会是什么样的?谁比谁的技术新?谁比谁的材料全器械好?还是谁比谁做的漂亮?都不是,是谁在做别人还做不到的,或者不愿意做的。至于能不能做或者愿不愿意做,与诊所大小、医生智商、地区穷富均无关,简单的说就是一样的东西谁能做的更好。

*本文中病例只作为一些问题(崩瓷现象)的参考,在没有系统的检查前,不能作为最终诊断的依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