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若干新理念

标签:
牙周袋牙周病牙骨质上皮杂谈 |
分类: 牙齿保存技术及松动牙固定技术 |
http://blog.kq88.com/u/11983/archives/2008/23171.html
在临床医生看来,修复的发展速度的确可圈可点。口腔医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口腔修复时或多或少会和口内、口外、正畸等学科发生联系。其中一个很敏感的联系就是牙周问题。
牙周病研究的前沿着眼于牙周手术的术式、牙龈移植、自体骨移植、骨代用品研制、牵张成骨、激光等方向,但是这些手段即使在西方也不敢说普及,而且他们都要有一个共同前提:成功的基础治疗和口腔卫生维护。多数临床医生做的最多的牙周治疗也是基础治疗,尽管如此,国人的定期洁治还不好达到。
其实,牙周病相关理论也在发展。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7/12831919054.jpg
上图引自:Nield-Gehrig,J.s,Foundations of periodontics for the Dental Hygienist.左图:牙周清理术(Debridement)前牙周袋约6mm。右图:牙周清理术(Debridement)后牙周袋约3mm,原因是形成长结合上皮(long junctional epithelium)和组织水肿消退。
相关理念:
1-
2-
Debridement在外科是清创术的意思,这里指牙周病治疗的牙周清理术(这个名字是我为了读者方便取的,查遍互联网找不到口腔权威的翻译)。美国最新权威出版物,默斯比Dental Hygiene(6版,p719)这样定义:它是指清理牙冠、牙根和牙周袋内软硬沉积物,再建牙周健康,恢复菌丛于宿主免疫平衡的治疗过程。
它类似于我们所提的龈上洁治、加龈下刮治(Scarling, Root planing)。但是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操作理念本身有错误的地方。过去认为:完善的根面平整、刮治要去除袋内牙骨质,形成光滑平整表面以利于长结合上皮爬行。而最新Debridement理念则要求尽量保留牙骨质,效果如图所示。
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的理念,不提倡了,过时了。
3-
http://blog.kq88.com/newUpFiles/2008-7/12831361388.jpg
本图来自:http://blog.sina.com.cn/u/4aab9670010007ee
对答是:不冲突。
生物学宽度一词是1962年由Cohon根据Gergiuao等人的研究提出的,他们对正常人尸体解剖标本测量了龈牙结合部各部分的宽度;国内学者谢光远 陈吉华等的研究也是来自正常人,见《人牙周生物学宽度测量的初步报告》。
牙周病Debridement后,形成长结合上皮(long junctional epithelium),不能再套用生物学宽度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