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修复—是我们口腔临床修复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初西方人是用河马牙、象牙、牛骨牙来做义齿的,但动物的牙齿毕竟不如人牙好看,很快人们就找到了义齿的最佳货源:一是穷人的牙,二是死人的牙。这种事大约在文艺复兴时就开始了,到十八世纪已成为一种流行的镶牙术。由于买活人的牙成本太高,很快就有职业盗墓者,向牙医贩卖死人牙齿。不过,比之盗墓拔牙,来得更快的是尸横遍野的战场。最著名义齿,当数1815年“滑铁卢”战役留下的巨大的义齿资源了,几万套“滑铁卢”义齿,整整服务了欧美一代镶假牙的人。当时也许没有人会想到300多年后的今天,义齿的原料已经不在是在死人那获得,材料包括技术从本质上开始发生了变化,就象今天的我们所忽视的城市发展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义齿加工业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种植牙技术、全瓷、精密附着体等开始成为医生创造利润的”最佳手段”。但慢慢的一些精明的牙医发现我们实际所掌握的不过是跟随着欧美技术的末班车走,这当然不是我们的技术落后于人家,而是我们的应用理念和对材料的了解。下面我列出一些瓷材料及一些品牌产品的出现年份:
1903年瓷甲冠(Land)
1936年可铸造性牙科玻璃陶瓷(Drǒge)
1936年可压的用作嵌体和冠的陶瓷(Drǒge)
1962年有均匀热膨胀的金属陶瓷(Weinstein)
1965年用AlO(氧化铝)陶瓷制作甲冠(Cmclean)
1968年用于金属陶瓷的新合金(Au金-Pd钯-Ag银及Ni镍-Cr铬-Be铍)
1973年Pd(钯)-Ag(银)合金用于金属-陶瓷薄片冠
1975年CaO(氧化钙)-P2O5(5氧化2磷)玻璃陶瓷(Abe/Fukui)
1976年Pt(铂)冠(Sced/Mclean)
1977年Au-Pd用于金属-陶瓷 肩台陶瓷 陶瓷修复成套工具
1981年马里兰桥修复技术
1983年瓷贴面技术
1984年CaO-Al2O3-P2O5
玻璃陶瓷(Kihara)
*Dicor玻璃陶瓷(Adair/Grossmann)
1985年*Cerestore(不能收缩性[Mg镁Al2O3]尖晶石)
*Cerestore玻璃陶瓷(Hobo/Lwata)CAD/CAM
技术(Mǒrmann/Brandestini)离子交换加强的陶瓷
1986年*IPS
Empress陶瓷(Wohlwend/Schǎrer)
*Cerapress技术(A.Schmidseder)
1987年*Optec
HSP材料(Katz)*Procera陶瓷(Andersson/Odēn) 钛铸造技术激光焊接技术
1988年*In-Ceram技术(Sadon)
1990年低熔陶瓷
1991年乳光陶瓷 树脂粘固剂
1992年*Celay技术(Eidenbenz)CAD/CAM
* In-Ceram陶瓷
(括号中为发明人及公司,*为品牌名称)
从上面可以看到材料变化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可真正渗透到我们思维中的技术信息又有多少呢?我们传统意义上对新技术信息的了解往往是通过技术室(laboratory)的推广,忽略了对于新技术所在的公司(company)的了解以及信息的掌握,这种做法对于(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来讲无疑是在做一只井底之蛙。技术室在掌握新技术时是以一种全面的角度来学习,这样是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技术操作上的材料浪费和技术性返工。但技术室在推广时往往会将一些必要的临床信息做夸张性宣传,医生又懒得从其它渠道掌握信息,这样给临床实际应用中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技术室所提供的技术信息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技术信息希望医生能从其它渠道加以获得。
从某些意义上讲新技术是获取更高利润的最好方法,但不容忽视的是新技术同样会存在一些风险性,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新技术呢?每年都会有很多技术室和厂商组织这样那样的讲座,大量的技术和信息涌入我们的视野,每次讲座主办方都会说:这种技术在国外如何如何多的医生在应用,临床效果如何如何的好等等云云之谈。是不是真象他们说的那样,我想如果医生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在各种国内外文献上查到的,所谓的新技术不过是传统技术的一种必然性演化,如:附着体技术和(全)瓷冠技术都是出现于上世纪初,种植技术也已经发展30多年了,
就是现在流行CAD/CAM技术也早于1986年就应用于临床了。如果说到底什么新了,我想应该是技术应用的理念,如何能把技术应用的更合理才是更新的方向,当然这要建立在操作标准化基础上,这样技术才能健康的发展
中国传统思维中以人伦为中心,有内倾向性但不排斥自然,个人又依附于社会和集体,思维理念中以"实用精神"为主,从而形成了以群体为重,求同、从众、封闭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古希腊,由于受到自然的恩赐,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态度是崇尚自然,研究自然,这极大地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表现为整体上的朴素的个人辩证法与唯物创造主义,重视逻辑思维中的"理性精神",强调个人的价值,追求创新,喜标新立异,重视人的主体作用,重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得西方人富有创造精神。这就是我们在思维本质上的差
异。在技术的应用上同样是如此,每一种技术,每一种材料和修复体的存在有它必然的目的,为什么做该怎么做,这在思维中应该有最基本的概念。比如我们常见的冠修复中,牙周病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修复材料选择和Magne(边缘)的位置。小创伤修复技术的应用中,种植技术和冠桥修复哪个创伤小,又如套筒冠只属于治疗性修复体及局部修复中附着体的选择等等,这些常见修复中的概念是我们每个医生都应该清楚。国内修复中长期是本着以我为中心的原则,缺少建议性的参考和基础上的认识,最终结果就是技师与临床医生没有任何可协作性,这点我们应该向国外的同行学习一下。
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想,而我们这些从事口腔修复行业的人应该有最基本的可预见性,这包括修复后的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些是都是我们常接触到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清楚技术发展的趋势。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世界上比较广泛应用主流修复体只有Procera和CAPTEK两种,而种植和CAD/CAM将是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种植技术我们不必多说,单从CAD/CAM的发展来看,它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广。自198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推出第一台CAD/CAM设备以来,近20年中从精度到材料的应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CAD从简单的冠设计到正畸治疗、口腔颌面部手术方案、个性化连接体以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架结构的设计,特别是在加工局部活动义齿方面已经成为可能。CAM的加工方式也由单一的切割到沉积和电火花蚀刻,总之技术随着发展精度越来越高,可加工选择的加工的
修复体种类和材料也越来越多。在材料方面,纯钛和氧化锆是今后修复材料的主要选择,纯钛金属从成
本、储藏量和生物相容性都优于其它金属,特别是在黄金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纯钛已经渐渐体现出它的价值,CAD/CAM的出现使得纯钛在加工工艺上更加稳定。氧化锆应该算的上是一种新兴陶瓷材料,最早的YZ(
钇稳型氧化锆)到今天的CIP(冷等静压压缩)技术和HIP(热等静压压缩)技术,从初始强度到疲劳期的损耗,从透光性到美学效果都有所不断的提高,而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只是很肤浅的皮毛。
在中国,口腔科修复技术没有发展成为近代形态,更没有一个进入分门别类作更深入精确研究的阶段。进入现代以后,也就一直保持了整体性思维特点。整体性对技术的把握是笼统的而不是精确的。整体性思维把技术看成是某种从浑沌中产生出来的一个整体,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流转的过程。它注重自然和谐,习惯性融会贯通地把握技术,而不主张从局部、细节上把握技术。所以说只有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思维及观念才能放眼未来,更早的看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