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临床思维缺陷

(2007-09-09 20:23:07)
标签:

健康/保健

口腔溃疡

牙龈出血

烤瓷牙

洗牙

蛀牙

补牙

上海口腔医院

分类: 专业文章
 http://unident.blog.sohu.com/63340561.html
 
 
在见识过很多临床上惨痛的失败和纠纷案例后,使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在我们的一些医生手上一再的发生?答案就是“草率”行动。“草率”已经是我们一些医生的“杀手”了。似乎我们的很多医生在临床工作中还不太明白,我们所做的每一项治疗,都必须经过仔细而缜密的思考和计划。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倡导“有依据的牙科治疗”这样一个临床工作原则。

    案例:有一位患者牙痛前来就诊,曾做过根管治疗,临床检查发现该牙齿烤瓷冠修复, X线检查发现根管治疗根尖区欠充,根尖区牙槽骨有病灶阴影。金属桩核影像可见,长达根中1/2,近远中方向各一个根桩。由于诊断比较明确,医生当即拆冠、拆桩核,试图打开根管建立引流。这本无可厚非,思路还是清楚的。在向病人交待清楚病情及处理方案后开始治疗。然而,一旦进行下去之后,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后悔不已。顺利去冠后,在拆桩的过程中,出现了根折。一下子出现了无法面对的困境。

    我们牙医的很多治疗内容,其结果都是无法复原的。比如,牙体预备一旦完成,这颗牙齿将永远无法恢复原来的面目,而一生将依赖于修复体的覆盖。牙髓一旦被失活,将永远和根管治疗联系在一起了。因此,我们在治疗之前,如论如何都必须慎重考虑,并且和患者有一个良好有效的沟通。

    事前我们应该考虑什么呢?也许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年轻医生可能会说:我也有事前的考虑,只是当时没想到。经验稍多的医生可能会说:我考虑到了,原以为对他这种情况可能。。。。可是没想到结果真的会那么糟。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遗憾和纠纷,有的医生还会搬出一大堆的可能性,不管对这个患者是否适用,全盘推出,使患者很是疑惑。患者会问:“有这么严重吗?以前的治疗经验告诉我,好像并不是这样可怕的”。如果患者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医生的可信度立刻会下降到让患者马上就要离开。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正确的诊断及处理方案确定之后,通常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技术难度的评估环节,而这个环节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就象上面的案例中的情况,在临床中颇为常见,就是忽略了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技术难度的评估。如果我们事前对X线片仔细地看看,根分叉程度如何、根桩长度、密合度、残留牙体的状况等等作一个初步的评估,是否有机会将原修复体拆除,如何去拆?对拆除后的根管再治疗的难易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那么,我们通常就不会贸然地采取行动。经过技术难度评估,结合患者检查的结果,给患者一个合理的交代和解释,提示风险在那里,不做处理的后果以及做处理的好处在哪里,让患者有一个理性的选择。

    如何才能要做好技术难度评估呢?愚见未必周全,在此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找到最佳的大案。首先,必须对我们所要进行的治疗的目的、适应症、技术关键点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检查,这是建立技术难度评估的重要依据。其次,对这些关键问题建立清单,在临床实际案例中加以对照、分析和判断,这样不致遗漏关键问题的评估。最后,以科学的态度和依据,和患者有一个良好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在进行技术难度评估时,我们要处理好以下两个问题:

    技术难度评估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状况而定,不能泛泛地把一般情况作为评估结果。例如,拔下颌智齿,有时根尖离下颌神经比较近,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神经受到损伤而导致下颌麻木等症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技术难度评估要点,但是,就单个个体而言,结合X线片的检查结果,我们是否要加上这一点,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否则就有可能掉入“不负责任”的陷阱中去,使患者对你的信任度下降。

    技术难度评估必须是建立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过去自我经验的累积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因为经验的东西在没有科学的验证之前未必是可靠的,有说服力的,甚至是一种约束,所以我们对此必须保持慎重。

    牙科医疗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新的研究结果和技术方法,可以改变我们对现有技术难度评估准则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可以使我们累积起更多的科学依据,提高我们技术难度评估的能力和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