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袁武艺术琐谈

(2016-12-25 10:07:03)
分类: 文艺评论,诗歌、散文
★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


 国画家袁武,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重点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贡献者。



 国画家袁武的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奖,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赞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画―――生存》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国画家袁武的多件作品曾在《美术》杂志、《国画家》杂志、《中国书法·国画》杂志、《国画》杂志、《美术观察》杂志、《朵云》杂志发表。


                     
我不希望学生直接学我的笔墨方法,屋子里建房子,能盖多大?我们离得太近,学得太像就是“近亲结婚”。我有学画的源头,不要模仿画家特有的表现效果,这些效果基本都是原创,你掌握的再熟练,也是别人的东西。影响你的艺术表现和发展。

  艺术创作是一件痛苦的事,但这痛苦要来自于心灵和头脑,而不是躯体劳作的痛苦。现在许多画家的苦却是来自于制作的艰辛和巨大创作的劳作之累,将绘画引向了复杂、巨大、精细的工艺制作和材料运用的PK之途。

  意象造型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一种形式,意象有时有具象的元素,有时有抽象的元素,意象造型更多的含有诗情和性情。

  好的作品需要你的技术、你的才能、你的经验,更需要你的灵光一现和当时的情绪。

  表现语言没有对错,只有搞下。艺术表现一定符合画家的审美,有人喜欢简单,有人喜欢复杂,这与表现对象无关,与画家性格和师承有关。

  看好的画家写生,你会发现一个问题,他比你用的时间长,他能简、也能繁,他能画出许多你看不见的东西。

  艺术不是科学,艺术不讲道理。

  写生时,要把形象特征抽出来放大,强化,把常规形象忽略,即主观,编导致概念,抄导致匠气。

  越花俏,艺术含金量越低,朴素是一个好艺术品的重要元素。

  尽量不要靠比例确定造型,要靠感觉。

  绘画作品一定要熟后生,才会非同凡响,熟后熟一定油滑、匠气。

  倪瓒、渐江的艺术,不仅有笔墨、有文化,最重要的还要有心态。

  绘画中国的构图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美术馆看展览,最先吸引你的不是技法有多好,形象有多精彩,是不是大名家,而是构图,特别是外轮廓线的把握和设定。

  把画面画松了很难,把画面画整体了也很难,画画最常犯的毛病是紧了,碎了。

  一幅好的中国画作品应该有三远:离别人绘画方法远;离真实生活远;离科学道理远。

  形象是有两种区分的,生活中的生理造型;绘画中的艺术造型;两种造型都要有距离和分界。

  艺术不能较劲,不是画的时间越长就越好,不能量比。

  西方素描给中国画最大的启示,不是光影、明暗、立体,而是整体的把握。

  人物写生要把握三层关系;一、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三、笔墨与造型的关系。

  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一辈子靠技术吃饭,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一辈子靠感觉吃饭,一个艺术大师,一辈子靠个性吃。

  当一个画家发展到一个高度后,就不能什么题材都画,否则你是没有艺术方向的,不能什么技法都用,否则你的艺术是不成熟的,不能什么展览都参加,否则你是没有思想的。

  一件作品不必太完美,没有毛病,就没有个性,完美往往就接近通俗,通俗不是错误,但却是没有艺术高度的。

  现在画写意人物,画脸全力抄照片,服装、身体却又大笔耍笔墨,其实这是比较低的表现手法,因为它犯了一个艺术表现的大忌!不协调,格调也不高。

  绘画高手与低手的区别往往是画得越好,整体感觉越强,画的越不好、越繁琐,主观的东西少、概括能力差,面面俱到,从头画到尾,是平庸画家的通病。

  线描是什么?是简化到只用线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不能白衣服就用淡线,黑衣服就用重线,这样用线就失去了线描单纯的意义。

  练习速写的时候要练宽、练深、练活。宽是什么?表现力。不能说只会画老人,只会画破屋子,脸上没褶的年轻人就躲着不画,挺直平整的房子就绕开不画,所谓的练深,就是对物象的理解,要复杂的东西简单画,简单的东西复杂画,要概括和强化并用,艺术表现不能单靠技法解决,艺术需要一些主观感觉,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几个画家画同一个模特,都会画出不同的艺术形象。练活,就是绘画表现的应变能力。

  造型,不只是比例、特征、形象,还有感觉和习惯。

  现今中国人物画状态:一抄照片,又细又腻又俗,二软,线软、形软,没有用笔。三乏味,没有笔墨味,没有绘画味,没有趣味。

  艺术的感觉,有时是灵光一现,不是随时都有的。

  我们的画里面看不见自己的情绪,性格,大家都在运用一种公共模式创作,是相同的表达方式,是大家都认可的,大家都能驾驭的方法。所以现在的作品多是平庸的。

  写实绘画是要控制一个度的,要么接近写实,要么超写实,就是不能真写实,那种把写实当写真的绘画是糟蹋艺术的表现,是比较无能的表现。

  有人说,等把钱挣够了再来搞艺术,那是扯淡!在挣钱的过程中,在有了钱的过程中,你的内存已经换了。

  画家如果能把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与自己的作品打通脉络,那么作品的风格就会有个人的语言,因为每个人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朱耷的鸟和石头,虚谷的梅花和松树,林风眠和鹭鸶和芦苇。只可惜现在的画家,大多数都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自己的作品分离。

2014年11月6日

发表于2015年第一期《中国画学刊》

                                                     

★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袁武艺术琐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