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余创作思维探讨(2)/聂昌硕

标签:
美院附中同学圈资料库 |
分类: 美院附中老师同学作品 |

黄冠余画的树与荷莲很不同,作品充满动感,风声呼啸,枝丫张扬,生命强悍。这些作品中没了装饰性,变成写意性。他掌握了用一种特殊的形,特殊技法,统一画面的能力,由此创造出新的形式感!值得注意的是对树叶的处理,没几个树叶像叶子的,但在树干的暗视下,观者不会怀疑是叶子。正是这个心理学原理才使大写意能够获得成功。
黄冠余的荷莲作品亦如此,有几个荷叶画清楚画准确了的,只需莲藕明确,荷叶就可以“肆意妄为”,有一两分相近观者就不会误会或错判。由此可知,次要形象过于认真刻划有点傻。为什么说画实容易画虚难,就是次要形象要服从主要形象,将清晰变成似是而非是比较难的,其中观念比技法难。
黄冠余善于运用现代形式感,用音乐术语说:即主题变奏。这是音乐中最常用的手法。在主题不变的前题下进行多种多样的变化。绘画中有许多人在使用这种手法,却处于无意识状态。美术学院应该专题研究以一个主形为基型,进行多种变化的训练,变化后的形状仍有基型的特点。这种变奏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下的技巧训练,可以使作品极具现代形式感。
黄冠余画了两幅枝干并排直立的树林。这种相似性组合产生现代形式感,却容易呆板。处理这种题材就需要变奏的经验。写实主义的最大弊端在于尊重客体,而观者谁会去追究画中树的粗细、疏密与实际是否一样,画家完全应该在大致相似的前题下,按照粗细交替,规律与破例交替的原则变奏,进行创作!黄冠余已在直觉中实践,并且收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