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余创作思维探讨(1)/聂昌硕

标签:
美院附中同学圈资料库 |
分类: 美院附中老师同学作品 |

黄冠余是转移效果的能手,它不但将国画效果转移到油画中,还将版画样式用于油画。黄冠余画的徽式民居厚重沉稳,有历史沉淀的沧桑感。表面简洁之极,通过他特殊的肌理制作,实质丰富得很。
转移版画效果的创新方法,关键要懂版画黑白的分布规律,对于黑白的大小、形态,交替交织产生的交响,缺少天赋感觉是不会成功的。转移效果不是临摹,是面对新题材,减化层次安排黑白组合,版画创作需要经历的过程一项不少。也就是说,转移某种形式效果,要懂这种形式效果的核心要素才行。
将版画效果转移至油画,目的不是模仿效果,而是革新油画。也就是说要努力发挥油画的特长,尽可能多地在新形式中使用传统油画技巧!最终应该不太像版画,而是一种对比强烈,效果简洁的油画新样式!这比模仿效果要困难许多,也是将转移效果称之为创造的核心。
转移效果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的。黄冠余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他的作品巨大,就我看到的有二百多幅,同一个题材为了探索反复画多次,这需要耗费多少精力体力啊!难怪有人说:天才就是兴趣,兴趣成就天才!
这里展示了黄冠余的摸索过程,从黑白画到肌理感油画,逐步意象,直至抽象作品。最后的几幅老墙一些人会疑惑,作者想说什么?我觉得主题很清晰,这些老墙比人长寿,它们极普通,却阅尽世间沧桑,斑驳陆离却依然故我,隐喻了普通人经历动乱后的自尊、自立与自我。
我的理解不一定是画家的意图,对抽象艺术的解读完全是个人化的,张三与李四的感受截然不同,王五根本没感觉,各种迥异的反应都属正常!无对错高下之分。既然我们尊崇人格平等,就要尊重每个人的接受反应。艺术不是1+1的数学题,更何况是抽象作品!作品个性越强烈,其受众面越窄;作品个性越弱,受众面越广,这个“铁律”谁也改不了!想创新就有风险!想彰显个性就会遭人“白眼”,这是艺术家需要思考和选择的!黄冠余显然选择了个性化创新之路,他将在这条坎坷不平的路上艰难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