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都半班戏

(2015-09-27 18:15:03)
标签:

宁都

戏剧

文化

娱乐

分类: 情感天空

小时候,每年正月,母亲便带我们到邻村的太子庙去看戏。这种戏就是宁都半班戏。称之为半班,我想是因为唱戏的班子不是专业的,是业余的。他们平时在家耕作或做点小生意,逢年过节需要唱戏的时候,便凑在一块,到处演出。宁都半班戏大都集中在正月演出,有的地方农历四月、八月也有演出。演戏的缘由多半是人们在村里的社公庙或者真君庙、太子庙、汉帝庙里许了愿,菩萨满足了他们的愿,他们就让菩萨看戏作为酬谢。管庙的主持会登记有多少本戏,再联系戏班,在菩萨的生日或什么节日时来唱戏。

每到唱戏的日子,村里的人就会提前告知外公外婆、舅公舅母、姨夫姨妈,请他们到时候来看戏。有戏看的日子,是村里最热闹的日子。

宁都半班戏的传统曲目有《胡公子上青龙山》、《洛阳桥》、《落马桥》、《蔡郎别店》、《韩湘子试妻》《三打茅蓬》、《銮刀记》、《卖水记》等。这些曲目大多是苦情戏。要么是父亲外出,后母勾搭奸夫虐待前妻的女儿,将她赶出家门,然后父亲衣锦还乡,惩治奸夫淫妇,妇女团圆;要么是丈夫贪赌好色,虐待结发夫妻,然后遭到了报应,最终还是结发夫妻收留了丈夫,夫妻重归于好。这些曲目多半教育人们莫要作恶,莫要贪赌好色,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也有的曲目纯粹是搞笑娱乐的,如《蠢子接姨娘》《捎妹子》等,诙谐幽默,让台下的观众开怀一笑。

俗话说:“唱戏的癫子,看戏的傻子。”台上的演员演得逼真,台下的观众看得入神。唱到好人落难、跪地乞讨的时候,台下就有很多人陪着落泪,还有不少人真的掏出腰包,把钱扔到台上去。

宁都半班戏的曲调比较简单,看了一本戏也就记住了宁都半班戏的几种曲调,于是老人孩子,男人女人也就会哼唱几句。于是半班戏的曲调,成了乡下田间最流行的歌曲。半班戏的剧情,是饭后茶余最重要的谈资,饭后茶余,看过多遍的戏也有人讲得津津有味,也有人听得点头称是。父母教子,女人相夫,大都会拿半班戏中的情节或者人物来打比方。

以往,看了这次戏,就得等上一年再看了。人们心里充满了不舍和期待。现在,影视公司看上了其中的商机,将宁都半班戏实景拍摄,制作成光盘或者MP3,让老百姓在家都能随心所欲地看半班戏了,一些老人,将唱戏机带在身上,将音量开得大大地,边走边听着半班戏。所以,宁都的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你都能听到半班戏中的哀怨的道白,悲愤的哭诉,动人的欢歌,你分不清这到底是现实还是在戏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