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岭谈新版《红楼梦》的造型

(2008-07-25 11:47:51)
标签:

新版《红楼梦》

造型

周岭

杂谈

分类: 红楼梦爱好

周岭谈新版《红楼梦》的造型

林黛玉、薛宝钗有看戏的时候啊,台上台下都是戏妆,这戏没法拍!

周岭谈新版《红楼梦》的造型  周岭谈新版《红楼梦》的造型

 

周岭谈新版《红楼梦》的造型

 

周岭:红学家、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之一、新版《红楼梦》剧组顾问。二十四年前,他给87版的演职员讲课,二十四年后的今天,又给新版《红楼梦》剧组讲课,“但现在没有一位主创人员露过一面。”
问诊造型新版红楼错在哪里
【服装问题】硬要另起炉灶,等于站在巨人边上
从服装到面料到款式,比如有“织金”,和织锦还不同。织金有缕金有扁金,王熙凤穿的那个“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缕金”就是真金线,这在那时是很贵重的。拍戏用不起,那你要仿织金,怎么仿啊?到南京云锦研究所去看啊。
87版那时钱太少了,仿都仿不起。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想超过87版太容易了。本来我对新版的服装设计是寄予很高期望的,人家是得过奥斯卡奖的呀。但《红楼梦》太特殊了,不管得过什么奖,都要放下既往的成功,从头做起,甚至从头学起。举个例子,当年苏联园林专家到中国来,研究园林,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就是他不懂中国文化,水平再高,堆出的假山也像北京过去的“花生粘”。所以你想一想,不从《红楼梦》中学习,硬要另起炉灶,非要站在巨人边上,那你怎么能成功啊。
【化妆问题】额妆让脸蛋更加模糊
化妆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好看不好看,关键是中国人的脸被称作“模糊的脸蛋儿”,每个人的特征区别不大,不像西方人脸部轮廓是很清晰的。现在这个问题就大了,不但不把区别拉开,还用一个统一的元素把脸弄得更模糊,宝钗也好、黛玉也好,都是那种额妆,不是把所有的脸蛋儿全靠一块儿了吗?
你可以利用五官、身材、胖瘦等等先天条件的不同,尽量突出个性化的特点,尽量从形式上把每个人的距离拉开对不对?现在不是犯了个绝大的错误吗?中国古代发型太丰富了,但不从《红楼梦》里找依据,没有真正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就很难了。
【年龄问题】少男少女都像年过三十
本来《红楼梦》写的大多是些少男少女,从道理上说把角色的年龄感框定在十二三岁到十五六岁是合理的,宝玉是个漂亮的大男孩儿,姐姐妹妹都是漂亮的大女孩儿和小女孩儿。我们从海选到现在已经吃了亏,因为规定年龄在18岁以下的不准参选嘛。选的演员偏大了,还有补救的可能,还可以通过服装、造型、摄影、表演等各种手段把所有人的年龄往下压嘛。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不仅没有压,一个额妆,把所有人的年龄统统提高了对不对,说每个人像30多岁的人不过分吧?你看看小黛玉小宝钗,造型年龄比实际年龄大得多。
【戏剧化问题】台上台下都是戏妆,没法拍
《红楼梦》电视剧应该是生活化的综合艺术形式,活动着的全都是生活中的人。这决定了不能用风格化的表演形式,更不能用风格化的化妆造型方式。额妆却是戏曲程式化的,形式应该是配套的,是一个系列。如果你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又在舞台上,那么额装不矛盾。但拍的是电视剧呀,把这个形式拿到生活化的电视剧里来是格格不入的呀。
林黛玉、薛宝钗有看戏的时候啊,台上台下都是戏妆,这戏没法拍!不信你切几个镜头试试,尤其是互为前景的时候,观众一下子就糊涂了!
生活当中不是没有大袖,问题是要先看看《红楼梦》是怎么写的,在此基础上二度创作。同样是一个琵琶襟儿,你怎么把它做得很好看;同样是鹰膀褂,你怎么把它做得更飘逸;同样是箭袖,你怎么把它做得让人物穿得更潇洒;同样是一个凫靥裘,就像贾母说的,怎样使宝琴比仇十洲的《双艳图》还好看,对不对?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根据曹雪芹的描写,再有艺术的加工,哎呀,那真是又一种“天上人间诸景备”了。
【人物性格】造型要把内心世界外化
服装化妆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把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外化。比如王熙凤出场的一身衣服,大红配石青、葱绿,还有织金、撒花、刻丝的精致工艺,上面彩焕辉煌的珠钗再挂着项圈、大珮,这是何等的贵气!同时,又暗暗透出一种俗气。身份就出来了,性格就出来了,追求就出来了,旨趣就出来了。每一个人出场都是这样那样的精彩写法。

 

专家访谈:“自以为是的人,只能站在巨人边上”
记者:看了新《红楼梦》这些定妆照,感觉如何?
周岭:不好。首先第一个,所谓的人物造型,《红楼梦》里描写得非常具体,比任何古典小说都细致得多、具体得多。拍别的戏就不说了,但拍《红楼梦》如果不尊重曹雪芹,你会吃大亏的。因为曹雪芹是个巨人。《红楼梦》不能容忍“粗糙的手”。而从公布的造型定妆照看来,已经不仅仅是“粗糙的手”,而是“粗暴的手”了!
记者:您对现在这些造型的接受程度是怎么样的?
周岭:我都不能接受。我不是极端,不是气话,很冷静的。现在回过头来看87版的造型,不管是从红学的研究角度,还是从其他方面的研究角度,批判87版只能批判细节,但一个《红楼梦》的精神基调、生活化基调、美的基调,它把握住了。
记者:也许叶锦添并不觉得违背了原著。
周岭:好像他自己说的,不“还原”《红楼梦》,坚持“创作”原则,至多从孙温的画里找依据,实际上是抛开原著。所以有人批评他“无知者无畏”了。
“李少红有难处,但难处不能当托词”
记者:您怎么看新版和87版的关系?
周岭:把87版和新版《红楼梦》对立起来,是一种很狭隘的心态。当87版《红楼梦》开拍之初,面对的是影响力非常大的越剧《红楼梦》。但87版《红楼梦》是努力地从中汲取营养。所以我认为新版《红楼梦》是在二十年后的今天用新的视角来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对立大可不必,连超越这个概念似乎都不必使用。
记者:不少人觉得少红这次偏离尺度这么大,完全没想到。
周岭:《红楼梦》的服装造型设计应该遵循这么三个原则,一个是原著精神,一个是生活化,一个是美。我相信以李少红的功力经验,以叶锦添的功力经验,应该拍出很好的东西来,但最重要的一点,要是《红楼梦》才行。
我是觉得李少红有她的难处,这个难处是值得同情的。但是难处不能当做托词,对吧?你有难处大家理解,你有难处大家同情,你有难处大家可以帮忙,但你不能把难处当个筐,把什么问题都往里装。你说你有难处做得不好大家很难接受啊,是不是?
红楼造型的学问,到底在哪里?
记者:曹雪芹中对服装造型描述很细致,您能给我们说说他笔下这些造型的产生原因吗?
周岭:第一,曹雪芹对生活观察得非常深入;第二,对中华传统文化有独特理解;第三,他生于织造世家,对服装从面料到工艺到款式都极其熟悉。曹雪芹是一个旷世奇才,他不是随随便便凭空杜撰的,而有非常成熟的高层次的审美情趣。
记者:能觉得《红楼梦》中的服装该如何定位?
周岭:你说现在新版《红楼梦》只看孙温的画怎么行呢?尤其是作者要借服装凸显的艺术意图和哲理意图,已经得不到诠释了吧?拍可以这样拍,但拍出来像《红楼梦》吗?这还仅仅是服装,只是冰山一角。
                                          (南方都市报记者/齐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