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韵续风流,岭海名邦贯九州。
一水三山争逸丽,满城八景竞清幽。
牌坊街上贤良仰,广济桥中古雅收。
曜煜灵光凤城洒,韩公芳迹泛金鎏。
《七律·潮州古城》赏析
农学武
《七律·潮州古城》是一首饱含深情,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作,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潮州古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整首诗围绕潮州古城展开,主题明确且深刻。诗人以饱满的热情,通过对古城自然景观、人文遗迹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崇敬与热爱。开篇“千年神韵续风流,岭海名邦贯九州”,直接表明潮州古城历史悠久,历经千年依然魅力不减,在岭海地区乃至全国都声名远扬,奠定了全诗的赞美基调。诗中对古城各处景观的描写,以及对韩公等贤良事迹的巧妙融入,都渗透着诗人对古城辉煌过去与丰富文化内涵的高度认同,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引发读者对潮州古城的向往与赞叹。
意象运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画卷
诗人精心选取了众多意象,构建出一幅生动鲜活的古城画卷。自然景观意象方面,“一水三山”“满城八景”极具代表性。“一水”蜿蜒灵动,“三山”巍峨耸立,“八景”各具特色,它们相互映衬,“争逸丽”“竞清幽”,赋予古城山水以蓬勃的生命力和灵动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水画卷之中。人文景观意象上,“牌坊街”和“广济桥”是古城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牌坊街承载着古城对贤良的铭记与敬仰,每一座牌坊背后都可能蕴含着一段动人故事;广济桥则以其古朴典雅的风貌,见证了古城的岁月变迁,“古雅收”三字,将广济桥的古韵古香尽收笔端。此外,“韩公芳迹”这一意象的运用,将韩愈在潮州的功绩具象化,使古城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增添了古城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魅力。
语言风格:典雅优美,富有表现力
诗歌语言凝练典雅,充满古典韵味。诗句对仗工整,如颔联“一水三山争逸丽,满城八景竞清幽”,在词性、结构和意义上都严格对仗,“一水”对“满城”,“三山”对“八景”,“争”对“竞”,“逸丽”对“清幽”,不仅形式上整齐美观,更在音韵节奏上形成和谐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精准生动,“争”“竞”二字,赋予自然景观以人的竞争意识,生动地表现出山水之间争奇斗艳的活泼态势;“仰”字刻画了人们在牌坊街对贤良的敬仰之情,“收”字则形象地传达出广济桥古朴典雅的韵味仿佛被诗人收入眼底、心中。“曜煜灵光”“泛金鎏”等词汇,华丽而不失庄重,形象地描绘出古城在光辉照耀下金光闪耀的美妙景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画面感。
结构层次:严谨有序,层层递进
在结构上,这首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首联总起,以高度概括的语言点明潮州古城的历史地位和独特神韵,为全诗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兴趣。颔联承接首联,具体描绘古城的自然景观,通过对“一水三山”“满城八景”的描写,展现古城的自然风光之美,使读者对古城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颈联则由自然转向人文,聚焦于“牌坊街”和“广济桥”这两个人文景观,深入挖掘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了古城的形象。尾联“曜煜灵光凤城洒,韩公芳迹泛金鎏”,将古城的光辉与韩公的功绩相结合,以景语收束全诗,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不仅再次强调了古城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更使整首诗在主题上得到升华,引发读者对古城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总之,这首《七律·潮州古城》在主题表达、意象运用、语言锤炼和结构安排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一首能够带领读者领略潮州古城独特风貌与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诗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