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子扬评词:依人写树,以树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试析本词写景和论理的表达方式

(2023-03-23 07:51:45)
标签:

隆光诚诗词

王子扬

诗词评论

文化

情感

分类: 原创诗词
王子扬评词:依人写树,以树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试析本词写景和论理的表达方式

沁园春·榕树
隆光诚(广西南宁)

   伟岸葱茏,独木成林,绿盖擎天。看虬枝漫展,直参穹宇;气根俊逸,豁落凡间。沐雨梳风,凌霜傲雪,立柱排排一脉连。如松柏,历千秋不老,永世婵媛。 
   郁生南国辽原。引八面殷情翠羽喧。想日魂月魄,时常吸吮;荷清兰馥,处顺修禅。毓道钟神,明灵丕显,荫庇苍生种福田。祯祥树,有华荣宝润,至圣通仙!

王子扬评词:依人写树,以树喻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试析本词写景和论理的表达方式

    隆光诚老师的“沁园春”,其诗意之题旨——“诗题”是“榕树”,“词”的“正文”部分便是对“榕树”的描写和议论,字里行间还溢流着澎湃的赞美之情。
    上阕状物写景,下阕抒情言志。上阕写“看”,下阕写“想”。上阕写所见所感,下阕写所想所悟。
    上阕有四个意群(1——4)。第一个意群,三句。起句用了两个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形容词“伟岸”和“葱茏”来概括描述榕树的高大形象和繁茂情状。第二句,锋芒毕露,尽显独特文风,将“独木不成林”的传统观念 反其意而用之,翻新改造为“独木成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匪夷所思”的奇特景观。你想,这棵“树”有多大!这是什么树啊?天外飞来的吧!那还不是?她就是神树!你想想,她的气势,她的力量,她的傲视群雄、独步天下的态度和行为,是何等的不容置疑,不容小觑;这要是人,那她肯定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第三句,树冠直往上长,必欲成为擎天一柱,而且极为茂密,密不透风,俨然是天圆地方的“华盖”,你看威风不威风!既然是“华盖”,那就要荫庇一方,至少是树下的所有生灵,这就又从“精神”层面褒扬了榕树的“伟岸”(伟大)!看出来了吧,这是依人写树,以树喻人,不是纯粹的对树的赞美,而是对榕树身上所具有的某类理想人物(英雄,或许是我们的地方父母官)独有的品质与精神的崇拜和敬仰!这棵榕树是怎么长成这样自成体系的“独木森林”的呢?或者说,她是怎样由一个“单身”变成家族,变成氏族,变成部落,变成“王国”的呢?下面两个意群对其作了艺术性的诠释和解读。第二个意群 用“领字”——“看”领起下面四个“上一下四”构句模式的句子之诗意的表达,看之“行为”(单纯的“看”)与看之“结果”(“见”)轮番上演,交替出现,而“对仗格式”则采用了诗意上分作两层的两个四字句之间“隔句对仗”的“毛体”模式。分号前是第一层诗意,描写榕树的“地上部分”,“虬枝”的“虬”用的是“虬”的“比喻义”,与修辞手法“比喻”具有同等的表达效果,把榕树的状貌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直参穹宇”极言其高,呼应了上文的“擎天”。分号后是第二层诗意,诗人运用“通神”般的神奇想象,“会意描述”(由于不可见,所以这种“描述”属于“梦幻”般的“描绘”)榕树的“地下部分”。“气根”是具有天生灵气之根,她是那样的蚓蠕蜗进,我行我素,四通八达,潇洒自由。“豁落凡间”,想象榕树心胸豁达,性格开朗,落入凡间而不抱怨,她情愿扎根泥土,在自己的一方领地逍遥自在地繁衍生息!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树?谪仙树!第三个意群的前两句“沐雨梳风,凌霜傲雪”也在领字“看”的统携之下,表达了榕树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与客观外界环境因素的关系。前一句让我们想起了“沉香”在接受仙人传艺时“沐雨梳风”的情景。后一句为“虚写”(或“半虚写”),实质是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都是由于“南方”的“霜  雪”并不重的缘故。对仗方面,既有“句内对”,也有“连句对”(把这两个“四字句”都续成“七字句”便一目了然)。如此这般会有什么结果呢?或者说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于是第三句对上面第二个意群进行了“换形”、“换名”式的“复述”或一再强调,既丰富、丰满了“物象”,又充实、拔高了“意象”,从而全要素、全视域地塑造了榕树的整体形象。地上部分的“排排立柱”不光  形似“石林”,形象独特,而且照应第一意群的“成林”、“擎天”,深度挖掘绿意“葱茏”、能够擎天的“绿盖”之所以“枝繁叶茂”的基本前提条件——榕树的“主干”林立。但最“根本”的是“一脉连”三个字。“脉”是脉络之意,意指榕树发达的“根系”。榕树绝不是“无本之木”,她的根系那才叫个“盘根错节”,体系完善,而且与主干和枝叶在水肥光气、风雨霜雪等方面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母子情深,一脉相连。大家看,这像不像我们的地方父母官呀?有了这样的“根系”(寓意万物之“根本”、“本原”)必然会“根深叶(业)茂”、繁衍生息“生生不息”,所以,第四个意群总结出“生命”的持久永续的“哲理”来。“如松柏”是明喻,“婵媛”,美女意,“转义”为“年轻漂亮”,是借喻。这里,诗人恣意联想,大胆想象,择其一点,不及其余,运用了广义比附之“形象思维”的艺术手法。如果说,上阕写“天降灵根”的话,那么,下阕便是换一个角度写“地长仙物”。
    下阕也有四个意群。第一个意群(意群5)有两句,较之上阕的前三句实乃用“摊破”手法变造出来的“换头曲”。这两句的“重点”在于交代榕树的“出生”、“生长”和“生活”的大致地理位置及言外之意的气候条件和环境氛围,尤其第一句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寓意相左,其“意蕴”是  “南国”条件适宜,是风水宝地,“地灵”必为人杰之所出也。第二句的“八面”与“南国”相对应。“殷情”,“殷殷之情”。“翠羽”,羽毛象翠玉一般的鸟类,泛指各种鸟类。这两句的诗意是:榕树郁郁葱葱地生长在南国的辽阔原野上,招引来 四面八方怀着“百川归海、百鸟朝凤”的殷殷之情的各种鸟类在此聚集喧闹。第二个意群(意群6)用领字“想”领起下面对榕树之所以“不同凡木”的真正原因的思考和彻悟,用两个“句意关系”倒装的句组来透彻分析榕树生长得郁郁葱葱的“本原”因素,“吸天地之精气,沐日月之精华”,“处和顺之环境,修荷兰之禅心”。第三个意群(意群7)把这种通过思考而悟出的“真谛”上升到了玄学理念的高度,种下“荫庇苍生”之善念,必结福寿永驻之“善果”。既是如此,必然会得出第四个意群(意群8)所总结的榕树是“祯祥树”的天经地义之“结论”。而这棵“祯祥树”有了上文所说的“日魂月魄,时常吸吮”之“华荣”和“处顺修禅”得来的“荷清兰馥”之“宝润”,又有了“荫庇苍生种福田”的“善念”之“善因”,其“形神”境界必然达到了“至圣通仙”、“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无极高度。下阕形式上套用了玄学理念,其实质是诗人对自己所认定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一种“别样”追求和“曲意”表达。

评论家简介:
老王(网名),实名王罡,笔名:王子扬,王子洋,王老师。1953年出生,山西大同人氏。

   学历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讲台生涯混迹于小学到大学、学生到教师再到党政干部、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之间,同时进行社会科学某个领域的研究。目前最高成就为,为来华留学研究生做编外导师,指导并修改专业论文。涉猎宽泛,政史为重;交游广阔,诗友为上。
   诗评特色:作评相映,务使读者看懂受益;诗有激情,诗评必如影随形,风格上保持一致;运思行笔、文字呈现多有二次创作的倾向和风貌。
    多有结合诗评的学术论文面世。
    繁荣诗歌创作是其美好愿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