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信封

(2010-06-16 00:04:45)
标签:

鲤鱼

尺素

双鲤

鱼形

线槽

分类: 读书写阅

    http://s14/middle/4beef17bh85bb9f54db2d&690&690

 
  在古代诗词作品中,“书信”往往和“鲤鱼”、“双鲤”、“双鱼”连在一起。例如:“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赵令田寺《蝶恋花》)。”

 

  “鱼传尺素”这个典故出自汉代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所谓“尺素”,一尺见方的本色丝绢,就是信纸。“双鲤鱼”则指信封,就是雕成鱼形的两块木板,一底一盖。木板上刻三道线槽。把写在绢帛上的信放在两板中间,合拢齐缝后,用细绳在线槽处捆绕三圈,然后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绳端或交叉处,封以胶泥黏土,盖印章以防私拆——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信封。

 

  收信人开启后,鱼形信函则分为两块,为“双鲤鱼”。至于“呼儿烹鲤鱼”,系用艺术表述手法,形象生动。旧时灯谜“呼儿烹鲤鱼——打一城市名”,谜底就是“开封”。在战国、秦汉时期,人们使用这种木制信封。魏晋之后,流行用纸帛作书写材料,信封就由木板改为厚茧纸制的两片,两面仍绘有鲤鱼形。直至唐代,还仿制鲤鱼形信封。因而,古代一直以“双鲤”代称书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时间和路
后一篇:雨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