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标签:
公垂线异面直线解法bc教育 |
分类: 数学教育 教育技术 |
求异面直线距离方法:
(1)(直接法)当公垂线段直接能作出时,直接求。此时,作出并证明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是求异面直线距离的关键。
(2)(转化法)把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如求异面直线a,b距离,先作出过a且平行于b的平面a,
则b与a距离就是a,b距离。(线面转化法)
也可以转化为过a平行b的平面和过b且平行于a的平面,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就是两条异面直线距离。
(3)(体积桥法)利用线面距再转化为锥体的高用体积公式来求。
(4)(构造函数法)常常利用距离最短原理构造二次函数,利用求二次函数最值来解。
两条异面直线间距离问题,教学大纲中要求不高(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这方面的问题的其它解法,要适度接触,以开阔思路。
典型题目分析
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1836366.gif
解法1: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053565.gif(直接法)取BC的中点P,连结PD,PB1分别交AC,BC1于M,N点,
易证:DB1//MN,DB1⊥AC,
DB1⊥BC1,
∴ MN为异面直线AC与BC1的公垂线段,易证:MN=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1958399.gif。(如图1所示)
小结:此法也称定义法,这种解法是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来解。
解法2:(转化法)
∵ AC//平面A1C1B,∴
AC与BC1的距离等于AC与平面A1C1B的距离,
在RtΔOBO1中,作斜边上的高OE,则OE长为所求距离,如图2,
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151415.gif
小结:这种解法是将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
解法3:(转化法)
∵ 平面ACD1//平面A1C1B,∴
AC与BC1的距离等于平面ACD1与平面A1C1B的距离,(如图3所示),
∵
DB1⊥平面ACD1,且被平面ACD1和平面A1C1B三等分;∴
所求距离为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322642.gif
小结: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404114.gif这种解法是将线线距离转化为面面距离。
解法4:(构造函数法)
任取点Q∈BC1,作QR⊥BC于R点,作RK⊥AC于K点,如图4所示,
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457520.gif
小结:这种解法是恰当的选择未知量,构造一个目标函数,通过求这个函数的最小值来得到二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
解法5:(体积桥法)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529274.gif
当求AC与BC1的距离转化为求AC与平面A1C1B的距离后,设C点到平面A1C1B的距离为h,则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814973.gif(如图5)
http://www.swxl.com.cn/zyzx1/UploadFiles_8238/200704/20070414112616983.gif。
小结:本解法是将线线距离转化为线面距离,再将线面距离转化为锥体的高,然后体积公式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