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2021-04-21 15:28:33)| 分类: 生活片花 |
以前对很多事情、问题,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读过的很多文化典籍大多数只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只梳理清楚了现象和对现象背后的本质做了推论,却无法直接定义。
比如从古至今,连小学课本都有“满招损,谦受益”这种最浅显的道理。诸多圣贤都在自己的著作里反复诠释,但却无法直接点透其隐藏在必然性里的逻辑联系,这种介乎于因果关系,源头又来自哪里?为什么谁都无法超脱?后来又系统的读了更多哲学专业相关的一些著作,才明白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只能归结为哲学话题,是有限制的。
一直以为自己是有信仰的人,以为有道德、有良知、有对无知的敬畏,就是有信仰。对神性问题将信将疑,特别是在这个神棍遍地的时代,我知道自己只是蝼蚁,所以对神明的敬畏心还是颇有侥幸,不敢不信,但也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心存敬畏。所以这种信仰积累的多了,却殊不知反倒成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很多未知的问题一时想不明白又止不住一直去想,很多能做又没能做好的事情也止不住自责与愧疚,对未来担忧、为当下焦虑,也因此心理问题也开始多了。前几天去看了心理医生,医生的话不经意间点醒了我。她说我在自己的身上贴了太多标签,活的太压抑,情绪发泄不出去又怎么会快乐?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前段时间在我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朋友带我参加了他们的基督教教会活动。重新认识了更多有信仰的人,让我对神性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以前我只知道佛家讲人人生而为佛,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戒掉内心后天增长的欲望,回归本我。但是基督的教义又不太一样,基督教义开篇就点题,人是神创造出来的。所以人继承了神的部分意志,这叫神性。自然人都会有欲望,无论是权利还是财富,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欲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根深蒂固?为什么世人多以能实现这些欲望为目的?为什么人总会说谎?原来道理很简单,因为人都想成为神。
人是神创造的,继承了神的意志,但终究不是神。所以凡人都有自尊,好面子,贪恋名利。如果无法发自内心的去相信并敬神爱神,也就无法认清自己是凡夫俗子的客观事实,烦恼与苦难自然也就有了。所以在基督教里,修行的过程也是要摆脱欲望,只不过换了种说法,本质上还是跟儒释道同源,也是要回归纯净,修回本我。
将哲学上升到神学问题上来,一切困惑好像自然都能更好的一一对仗了,想不通的本源问题都可以抛给神。神爱世人,所以我们世人也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关爱。相信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基督教能成为当下第一大教,能建立这么多信众的原因之一吧。但是这种信仰,也容易被人为因素干扰。只要沾染了神性、沾染了宗教两字,无论供养的是哪尊神明,都会有其局限性。世人都相信神了,必然就会有披着神外壳的人出现。世人都在谈关爱、谈自由了,自由就必然变得越发飘渺。
这是诸多西方宗教问题的通病,不明白其中的规律,这样的问题自然也无从根治。在阴阳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所以他们的宗教之间自然也会因为信仰不同而容易遭到彼此排斥,并带来战争。这也是跟我们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的老祖宗巧妙的把这种阴阳交替的变化关系,称之为了自然。于是又有了人与自然的相处关系。恰恰又直观入了诸如《周易》《论语》《道德经》等等众多典籍里,成了即插即用、不偏不倚式“中庸之道”。
所以最终又绕回了开篇,很多问题想不明白始终是想不明白,还需要去想吗?好像不需要了,对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凡夫而言,我在执着于这些问题导向的时候,又陷入了更深的执念,沦为了彻彻底底的庸人,完全是庸人自扰罢了。不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不需要思考最终会到哪里去,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乐观看待一切人与事,就是我应该重新建立的信仰。以这样的信仰,重新再读以前没读透的书,再学习。做最接地气的事情,即是最好的修行。
言有物
2021.4.2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