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负时光(诗集<<时光在花朵摇曳>>自序)

(2023-05-13 13:49:53)


收入这本诗集的是我2019至2023上半年所写的113首诗。这4年时间中,渡过了3年多新冠病毒所致瘟疫的困扰,心中时有隐忧恐惧。但却也因祸得福拥有了大块时间,躲掉了没有价值的种种聚会和集会应酬,蜗居书斋,潜心写作。这些诗歌就是这段时间的产物。今天将其搜集删汰,整理出版,算是对我自己这一段学诗历程的一个回顾和小结,也是对读者关于这4年半时光的一个交代,我没有浪费生命虚掷光阴,在这个我已经退休的第17至20个年头。
这些诗作中,很少应时应景之作。生命进入老境,如秋亱皓月,高远明澈,清亮通透,回顾往昔,感悟人生,淡泊一切。然而心中仍有块垒多多,,悲喜歌哭汹涌胸臆,常常彻亱难眠,不禁发于章句,吟以为诗,出口成歌,遂有了这些篇什。
这些篇什文字,其产生过程如次一一
在写作其他文体的作品,诸如散文、小说、电视脚本等等的同时,在生活中一有感触,捕捉到一缕诗意,立即三言两语记录下来。然后凝神静思,布局篇章,展开想像,写成初稿,放进"文件夹"。冷却数天,忘记之后,再打开重读,像读别人的作品一样,发现差距,反复修改加工,最后成型,拿去发表。这种情况比较艰苦。
而另一种情况是,常常亱半或黎明醒回,灵感袭来,一些现成的诗句涌现于脑海,立即打开手机备忘录,一气呵成写出来,基本上不再做伤筋动骨的的修改。这种情况下写岀的诗,往往生色,甚至获奖。
当这些诗作发表于博客(我的博客名《炎帝姜水),同时发微信朋友圈时,常有热心的文友,荐之于多种网刊(我所熟知的有《宝鸡文学网》、《在水一方》、《北美文学》、《漆水文学》、《微金台》等等)发表,以及纸质的如《宝鸡日报》、《四川人文》、电台、电视台,《山東文学》……等多处报刊发表,与广大诗人读者切磋交流,其乐融融,分享着创作的喜悦。我也多年订阅着官办的数种报纸和诗歌刊物,但也就大体翻翻而已,没有(也没必要)怎么下功夫研究,因为近40
甚至50年以来,诗坛上没有出现过力作。
我写诗65年以来,一直秉承着诗歌前辈诗言志、诗主情、诗贵精的传统教诲,在有写诗冲动的前提下选择、采拮生活,抒发真情实感,所以读者的反映较好,甚至点赞采用者众。这对我是巨大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也是我在诗龄65年时还能坚持写下去的源源动力之所在。
对于当下诗坛的诗人,我不看其官位和名气,而只看其作品是否有才气、创新之处和艺术魅力,是否从内容到形式为诗坛提供了新的创造。舍此,则更不相信那些评论家丧失原则的胡说。对诗坛现状心中有数而大多时候保持缄默。当然,对那些太离谱的所谓诗作和诗评,也提出批评或进行抨击,以表达我的认识、体会和观点。
我反对淡而无味散漫无稽的散文分行,也反对以探索为名实则掩盖文学素养先天不足,装腔作势装疯卖傻甚至装神弄鬼的借以唬人的诘屈聱牙谁也不懂的晦涩诗,也反对美其名曰"口语诗"的口水诗,依然坚持和践行前辈诗人何其芳对于诗歌的定义: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和着丰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何其芳先辈对诗歌的定义,我以为至今仍未过时。
诗歌永远来自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感觉和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情不自禁地酝酿于心,抒发胸臆,就必然可以写出激发读者共鸣的诗作来。
写诗必须写真情实感,在生活中,被某种事物感动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种情况下写的诗必然是动人的。那种言不由衷地写诗,是根本写不出来动人的诗篇的。
写诗,就表现形式来说,必须是诗人人无我有的独特的创造性的表达,且不可重复自己,诗人应像钻研创造每一颗导航卫星那样,创作每一首诗,才能在突破创新中不断奉献出新的光彩熠熠的成果。
人生有涯,而诗歌事业无限。人,作为物质的生命总有消失泯灭的一天,但诗人的生命,将在其诗歌中延续永生直至不朽,为人类文明史增光添彩,这就是诗人生命及其诗歌的价值。
还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但大体也就如上,不赘了。
"老来情味向诗偏"(米芾)。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我的被《中国诗歌网》评为好诗的一首诗歌《初心》作为这篇自序的结语吧:

"我的生命悲壮而苍凉
夜深常梦到许多少年的事情
它们和往昔一起逝去不返
只留下心灵深处久久的伤痛

苦蔓和大地深深相连
一起俯仰着暴虐的蹫躏欺凌
但暴虐的风雷总难长久
我的生命依然欣欣向荣

午亱醒回诗思在枕畔凝成珍珠
连同感恩一起捧给生我、养育我的大地
还在欣慰中喃喃表白:苦难洗礼浸泡
才有了广袤深沉丰富的人生

当青发洗濯成了镜中白雪
仍挽着慈祥的祖国毅然前行
即使有一天化作绿植的丝丝叶脉
依然淋漓着东方热土不谢的信念和青春

孜孜不倦缝合这个星球上巨大的裂隙
打造人类诺亚方舟灿灿峥嵘
一一这就是我,一个诗人的夙愿
镌刻满时空,与天地日月共存共荣

2023.5.12.于姜园小区七楼南窗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