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新一点旧|2021元旦,在自己的城市旅行
2021年第一天,问候每一位新朋旧友,新的一年平安喜乐。
见字如面。
早晨睡到自然醒,告别上班打卡的生活后,我实现了懒觉自由,以前起得晚,又无法自律地改变作息时,心里会很自责,现在我早已放过自己,只珍惜起床后的时间,过得有质量和有效率。
吃完早餐,去了东湖杉美术馆,离家不远,开业很久,美术馆门口有个巴士咖啡馆,在朋友圈见过很多次,但我一直没去过,平时喜欢满世界跑,在家通常深居简出。
今天阳光很好,想出去走走,又是新年第一天,想到的事应该立即去做,上网预约好,直奔杉美术馆。
那里正在展出“拓寻——汉画像石拓片艺术展”,漫无目的地进去看了看,展览内容主要是通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和人物形象,了解原始文明,如:女娲补天,羽人求周,仙界神鸟图等,传递古老艺术形式背后,汉代对于生死、来世的哲学思考。
想到前几天去世的几位名人,钢琴家傅聪,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还有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单喆慜。
前两位朋友圈里很多悼念文章,我只在多年前看过《傅雷家书》,没完整听过傅聪的演奏,皮尔·卡丹在中国很火时,我年纪还小。
倒是偶然看到缅怀单老师的文章链接,对我触动很深,文章字很少,配了一段视频,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陌生名字,本没打算看视频,看了文末几条评论,点开了,被单老师实力圈粉,很遗憾知道她是她离开的消息。
我反复听了视频中单老师题为《2020之“财富”“管理”》的演讲,又专门下载App,看了这个讲座的完整视频,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知识结构太单一,单老师深入浅出,将金融、财务专业知识结合哲学、宗教、灵性等层面的思考,融会贯通娓娓道来的表述方式,特别吸引我,还有她说“不要竞争,要合作”,“打破认知的局限”,“人是身心灵的结合体”,“过去的就让它过去”,“锚定未来,站在未来塑造现在的自己”,“不求回报的付出”,“愿你破茧而出,with joy,with freedom,with self-empowerment” ……这些话太有共鸣,在辞旧迎新之际听到,格外有感触。
从杉美术馆出来,我立即手机下单买了一本单老师讲座中提到的书——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物理学家对生命的理解和思索。
在手机逐渐取代阅读纸质书的时代,我尽管始终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但沉浸在文学、艺术、生活类的阅读舒适区太久,今年起,我要多看不同领域,打破局限、提升认知的书籍。
逛到美术馆后面,发现有间茶室,在营业中,我推门进去,只有一名店员,不是喝下午茶的时间,或许我是今天第一位客人,室内的壁炉刚刚点燃,窗外水杉林流淌着金色阳光,我坐下来,点了一杯红茶。
当我开始自己做事,尤其是开工作室后,遇到我喜欢的店,我总是愿意进去花一点钱,我的想法很天真,有人消费就是对店家的支持,有人支持,店才可以开得长久,尽管我个人的贡献能力微不足道。
有时看到有人发朋友圈感叹,实体书店倒闭,我都选择沉默,我大部分时间在网上买书,没为实体书店做过什么贡献,我享受不到它的好处也是应该的。
离开茶室,走到巴士咖啡那边,很多人在门口拍照,这间双层大巴车改造的小小咖啡馆,确实让人见到想要按下快门,我进去点了一杯咖啡,其实已喝不下什么,光拍照不消费,我不要当那样的顾客。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总是愿意为自己的体验和别人服务的付费。
巴士咖啡馆人气比美术馆高得多,不停有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来,孩子们上上下下,跑动打闹,我停留片刻,就离开了。想到一个朋友说她某次看展的经历,看不看得懂艺术,没关系,我们先学会在公众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个更重要。
回来途中,路过花市,在市场入口的店铺,就近买了水仙,下午去工作室,给院子里的花草浇水,夏天种下的几株山茶花,挂满花苞。
静待花开。
工作台换了2021年新台历,用旧水杯插了玫瑰花,一点新,一点旧,记录下我1月1日的流水账。
你呢,这一天如何度过?无论经历什么,愿你自在,喜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