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绝对江南style
标签:
苏州平江路平江府礼耕堂旅游 |
分类: 在路上 |

【段砚叹旅行】
爱旅行,爱生活,爱穿色彩明快的棉麻衣衫假期出去转,也随手记下一点儿感叹,段砚微博http://weibo.com/duanyan2010
乘着鸟叔PSY《江南style》当选2012十大网络热词的东风,我也当回标题党。
当然,要和大家分享的,并非Gangnam骑马舞,而是正宗江南范儿的城市——苏州。
苏州,跟杭州一样,自古是文艺老中青迷恋的人间天堂。看文人墨客争先诉说它的各种美好,像我这样常常意欲附庸风雅的人,自然心生向往。三年前的清明小长假,我曾自助游苏州,平江路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桃红柳绿,至今是我心中好生活的范本。
2012年12月,应苏州市旅游局邀请,参加“冬游苏州幸福季全国主流媒体创作大赛”,我再度深入苏州精华腹地游走。在洒满煦暖阳光的老街老宅中,赏昆曲、听评弹、品茗茶……过了几日宁静雅致的苏式慢生活。
园林 庭院 平江府
中学语文课,学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有句话一直记得:“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后来看陈丹青写,“我在苏州园林看到了江南民族世世代代的家,那样成熟的美学,就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文化样式,文化符号。”
既然,园林是苏州的卖点,那么,到苏州,一定要找处私家园林住住。怀着这样的小心思,我第一次游苏州时,寻到古城平江路上的平江客栈。明朝苏州望族老宅改建而成的客栈,每间房都有独立庭院,院子里种着翠竹桃花,推窗便能看见清幽恬静的园中风景。坐在太师椅上,捧一杯热茶,内心好好上演了一回古时大户人家上流生活的戏码。
这次到苏州,住在平江路北端,白塔东路书香世家·平江府,是苏州唯一拥有三百多年古典园林的精品酒店,其前身为清代私家园林——半园,建筑多以半为特色,半亭、曲廊、水榭,小巧精致。店如其名,里里外外,散发着书卷气,古旧朴实的大堂,花梨木案台上焚着香,笔墨纸砚,茶具棋盘,恭候着懂得欣赏的客人。房间布置,也是清雅考究,屏风、茶几,皆是古董式样。桌上摆放的酒店手册,牛皮纸封面,装帧成线装书式。
在这样的屋子里居住,完完全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走出来,拙政园、狮子林、博物馆,均在步行十几分钟范围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沿途市井人家,青墙白瓦,木质门窗,清淡分明。街边摆摊卖苏式糕点的小贩,轻声吆喝,好听的吴侬软语,让人忍不住想要放慢脚步,体会江南人骨子里流淌的细腻。
昆曲 评弹 礼耕堂
在苏州,听昆曲、评弹的习惯,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因为对戏曲的无知,我对听戏并无兴趣。抵达苏州第二天,被带到向往已久的礼耕堂,意外受了一番熏陶。
礼耕堂是清乾隆年间苏州著名富商潘麟兆私宅,如今改成餐饮会所,每日限量供应江南私房菜。三年前,我曾慕名找到低调隐身于平江路卫道观前3号的礼耕堂,被告知,进餐需提前几天预约,吃了闭门羹,遗憾良久。
这回真来到礼耕堂,才知其远远超出我对一家私房菜馆的想象。富甲姑苏人家祖宅,五路六进的格局排场,就不说了,在与历史结下太深渊源的地方,渗入草木的人文情怀,浸透这座宅院。
那天迎接我们的,先是一场昆曲表演。坐在庭院里,烤着炭火,喝着碧螺春,听民间昆曲艺人吕成芳唱《牡丹亭》选段,凉亭,古树,天空,是舞台背景,突然发觉昆曲好动听。
听到黄昏日落,晚宴开席,落座,人人面前摆份老式信封,上面毛笔手书“苏州好风光”,拆开是撒着金粉的宣纸菜单,毛笔小楷,竖排写着:“江南盛筵岁月静好……”
菜品端上来,道道精良,盛红烧肉的容器,用冬瓜雕成书本状,“左页”刻“东坡玉书”字样,“右页”放红烧肉。席间,礼耕堂潘家后人穿着中式长袍,在一旁给我们讲家族故事,唱苏州评弹,举手投足,温文尔雅。
他家的黄酒名叫“花雨夜”,用莲藕、菱角等八种水中食材煮成的饮料叫“水八仙”,潘家家训“诗礼继世,耕读传家”,浓缩成厅堂牌匾上“礼耕堂”三个字。
在这样的老宅中就餐,很容易有种穿越世外的安逸淡定。也算有些明白,曹雪芹为什么在《红楼梦》里说,这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Tips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