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说新闻 |
临近中午下班,看报打发时间等待午餐到来,读到三条新闻,突然没了食欲:
第一条是新华社关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病猪肉短信”事件的调查文章,大致内容如下──
“近期暂时不要食用猪肉,目前部分猪肉携带一种化脓性脑炎病毒,北京所有医院刚开完会。”新年开始不久,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在北京地区广泛流传。
追查短信的源头,结果无非是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间相互转发的。在追踪过程中,记者发现最早的一条短信是这样的:“前一阶段,北京通州有一批病死猪,死因不明,去向不明,所以近阶段,少到外面吃有猪肉的菜,少买肉肠、火腿等熟食,如果自己做饭买肉,一定到正规大商场去买。”
13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开澄清:北京没有发生由于食用猪肉而引起的任何疫情,短信内容不属实。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也驳斥“病猪肉短信”说,医学上没有资料表明食用猪肉会导致人感染脑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17日表示,卫生部门已经对这一事件表了态,认为手机短信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此外,没有什么可说的。
15日,网上一则消息提出,北京市虽然对短信辟谣,但并未对京郊是否有猪瘟疫情作任何解释。有消费者说,虽然还没有发现猪肉病毒感染到人,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没有猪肉携带病毒。同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一些村子的不法商贩将病死猪肉加工后,以低廉价格销往保定、石家庄、北京等地。(这期节目,好久不看《焦》的我那天也碰巧打开电视看到了。)
按照有关分工,牲畜饲养阶段的管理职能在农业部门。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说,猪的确可以感染乙型脑炎,但这种疾病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属虫媒传播的疫病,季节性发生集中于7、8、9月份,冬季没有传播条件。“猪化脓性脑炎”一病在北京根本不存在,这种谣言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刘亚清肯定地表示,北京不存在来自周边地区的病死猪。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金祥也说,不仅北京没有虚假短信中所称的“化脓性脑炎病毒”,全国也没有。
那么,北京“所有医院”有没有就防控脑炎紧急开会?记者私下询问了北京几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听说过。”
记者注意到,据卫生部10日公布,2006年12月全国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01例,死亡14人。发病数比上月上升了336.96%,死亡数增加了10人。卫生部要求各地加强监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情况逐渐明朗了:猪瘟的传言和脑炎高发的消息几乎同时出现,口口相传,两件原本不搭界的事就重叠在了一起。
……
(原文见1月18日《楚天都市报》23版)
第二条新闻来自金报头版,标题是《不良商贩出怪招橘子“打针” 催甜》──
住在汉口马场角富豪花园的一位秦先生,前天在家附近一水果摊上,以10元钱1.5公斤的价格买回一袋“砂糖橘”。昨天拿起橘子吃时,发觉甜得不正常,仔细一看:橘子皮有些脱水,明显地现出一个小针孔(图片贴不出来)。检查其他橘子,个个如此,他于是怀疑橘子被注射过。记者来到秦先生所说的那家水果摊,果然发现这种上有小针孔的“甜橘子”摆卖。但摊主表示,没听说过打针这事。
记者就此采访了武汉市农业经济学会一位专家。他表示,通过注射一种激素能刺激橘子变甜。据他介绍,外地已发现过这种事,这些橘子只是南丰橘或普通的小橘子,卖价一般也就1.5—2元每500克,但注射后冒充“砂糖橘”,价格翻了一倍。(原文见1月18日《楚天金报》1版)
接下来,还是金报,第3版《早餐奶“早产”一个月》,看到标题想到每次逛超市都会经不住牛奶鲜美包装诱惑买下一大堆的我已经没了继续往下阅读的勇气。
一瞬间,想起,前几天报纸上说的人造“怪”鸡蛋;想起,小报上隔三岔五会曝的“新闻”——厕所里做卤菜;想起,不久前一个学者在《北京青年报》上写的话:“在箱底日益增多货币的同时,却没有能够让我们放心的蔬菜肉类,只能聊以自慰——中国人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中国人的DNA特异,可以抵抗各种激素的侵蚀!”;想起,一个记者在博客里提到“病猪肉短信”时说“作为一个记者,只能以一种不违背纪律的职业态度远离新闻现场,作为一个人,只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上帝,让我们还活着,而且,至今尚无重病缠身。”
……
突然就没了食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