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2014-07-08 18:44:5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例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明白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的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媒体演示,渗透数学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
1、课前热身:播放“西游记”动画片中的片头曲部分的视频。
谈话:小朋友,听过这首歌吗?会唱吗?
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还有一些数,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我想我们学习同样也是这样呀!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我们就要学好各种本领,努力克服困难,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设计意图:《西游记》是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孙悟空、唐僧等形象是小朋友熟悉的人物。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不经意间学生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正式开始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尤其是“七十二般变化”、“九九八十一难”等歌词,正是本课要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为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孕伏】
二、自主探索,编写口诀。
1、用加法得出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初步感知排列规律。
师:我们在一年级认数时,有这样一个数很特殊(媒体闪现卡通的“9”)
问:小朋友知道,它特殊在哪里吗?
媒体出示:你们能每次加9,将得数填在方格里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汇报,媒体逐个闪现。
看着表格说一说: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
引导观察方格中的数,问:这些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9;十位上每次多1,个位上每次少1;18和81是把个位和十位交换了位置……)
2、用减法得出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
师:这些数不但能用加法得到,用减法也能得到,信吗?
出示:
问:不用数,你们知道 有几个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这里有几个9,比10少几,是几?
媒体在图的右边出示:1个9,比10少1,是9.
出示:
问:现在有几个9,比多少少几,是多少?出示:2个9,比20少2,是18.
那么3个9比多少少几?该怎么想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填一填。
学生交流填法。
师:看着图,你能照样子推算下去,把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吗?
学生填完后,看着屏幕上,读一读,思考:刚才我们要知道几个9是多少,是怎么想的?
生:几个9相加的和就是比几十少几,用几十减几就能知道了。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让学生连续加“9”,结合五角星图,运用减法计算几个9相加的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口诀的来源,另一方面为编写口诀、理解口诀的含义进行了铺垫,还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观察比较,感悟口诀的来源,自主编写口诀。
师:请大家把减法算得的得数与加法算的的得数,比一比,是否一样?
这些得数都与几的乘法口诀有关?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问:1个9是9 ,你会把它编成一句口诀吗?指名编,教师板书:一九得九
2个9是多少?怎么编?指名编,教师板书:二九十八
你们能继续编下去吗?
学生在书上将例题中的口诀编完整,然后指名汇报,全班核对。
4、寻找规律,探究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1)师:读一读,想一想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我们试着背一遍好吗?
学生齐背9的乘法口诀。
(2)问:你觉得哪句最好记?哪一句或哪几句比较难记?
八九是多少也不记得呢?前后两句都不记得,怎么办?
只会算减法,怎么办?
(3)齐背9的乘法口诀,好记的背轻一点,难记的背大声些。
【设计意图: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告诉我们,学生对理解了的知识、有结构的知识,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因此,针对“9的乘法口诀”句数多、得数相对较大,快速熟记比较难这一特点,利用媒体的闪现等功能,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规律,并通过用规律和乘法的意义等知识让学生在头脑中不断辨析,从而丰富对9的乘法口诀的感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思考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加法思维、减法思维和比较思想。】
5、运用游戏,及时巩固,熟记口诀。
(1)对口令
先师生对口令;再同桌对口令;最好推荐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进行对口令的PK。
(2)再次齐背口诀。
6、多种感官参与,顿悟9的乘法口诀的神奇
师:9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我们的双手来帮助记忆,瞧……
将教材中的“你知道吗”以动画的形式逐一进行播放,再整体出示
问:二九十八的十在哪儿?八在哪儿?
师:我们看着屏幕上的演示,边操作边说口诀,好吗?
学生模仿着练一练、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口诀,这样既可以利用口诀的整体结构记忆,又使学生在模仿活动中感知9的乘法口诀记忆方法的多样,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
四.学以致用、深化理解。
1、设问:学了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
板书:
18÷9=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问:用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有不同想法吗?怎样的口诀只能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学生自主口算,问:你是用哪句口诀。
3、(1)小蜜蜂采蜜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2)快乐大转盘
4、出示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9元超市吗?
(1)
(2)
5、在生活中,你听说过或见过有关9的现象吗?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如:九头鸟、九尾狐等等。
3只9头鸟一共有多少个头?7只九尾狐一共有多少条尾巴?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学习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体验价值。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师:你知道吗?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九九歌》就是运用9的乘法口诀来编的。你们还会背吗?
一起背背看。
|
八九雁来 |
|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
七九河开 |
设问: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
介绍: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为一周期,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问:当“三九”结束时,一共过了多少天?第72天在第几九呢?
师:古代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巧妙地用《九九歌》来推算整个冬天天气冷暖变化的气温情况的,你们看,学习乘法口诀多么有用啊!小朋友可要牢牢记住哦!回家后把你学到的口诀背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设计意图:《九九歌》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作为我们要传承的“数学文化”,以其活泼、简明易懂的形式出现,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设计,除了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还通过有针对性的、与口诀直接相关的设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好处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