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2025-10-26 08:12:48)
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 编辑:田萌 | 2025-10-23 

 

10月11日,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瞿林东担任总召集人的教育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开题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出席开题会并致辞。重大课题评议专家组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艳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师渠、杨共乐,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彭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左玉河;重大课题召集人与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十余位项目团队成员;以及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社会科学科研处处长卢丽君,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张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范立双、副院长徐畅等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重大课题执行召集人刘林海主持。


陈郭华在致辞中指出,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史研究领域底蕴深厚、成果丰硕,瞿林东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总体设计、团队建设、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扎实进展。他强调,要坚持战略导向,彰显历史研究时代价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和解答中国式现代化重大问题为着力,以扎根中国大地和提炼中国经验为依托;要凝聚研究合力,构建协同创新格局,强化各单位、各团队之间的协同整合,强化学理研究、实践和人才培养,提升成果转化效能;要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史学领军人才培养,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教育部社科司将持续关注并支持重大课题研究,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康震代表学校,对教育部和社科司的信任表示感谢,对瞿林东教授的统筹规划亲力亲为表示钦佩,对来自北京大学等高校的中国史研究专家教授对重大课题的大力支持表达敬意。他指出,“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全国层面重大课题,学校将全力做好项目保障工作,切实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学术使命,也希望历史学院、项目组能够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在进行科研攻坚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瞿林东代表项目组从课题定位、研究框架、预期成果等方面向与会专家作了总体汇报。他表示,“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战略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系统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推动中国史学研究实现理论、方法与知识体系的综合创新。重大课题汇集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研究力量,形成了五个重大项目和四个一般项目的研究格局,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推出一批具有标识性、贯通性与实践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构建中国历史自主知识体系作出实质性贡献。


随后,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江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荣新江、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华瑞、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马俊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林,一般项目主持人淮北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李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露川、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谢贵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牛润珍分别进行了项目汇报。


专家评议环节由杨艳秋主持。评议组专家认真审阅了申报材料,听取了开题汇报。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重大课题遵循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深厚积淀;由资深专家领衔,汇聚国内多家机构研究力量,构建了以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为支撑的研究框架,全面覆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基本面,体系完整、设计合理,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专家组也对项目论证优化及今后工作的开展等提出了若干建议。


瞿林东对专家组评议进行了回应。他表示,将认真吸纳专家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设计,明确实施路径,强化协同推进。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推动产出一批具有传世价值、彰显创新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更好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方法、中国气派”,以实际行动向中国史学界交出满意答卷。刘林海教授代表工作组表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将全力支持课题推进,加强项目协调与学术交流,确保研究高效开展、成果优质产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