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杜恩在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全球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格局
(2024-02-01 07:06:57)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
北师大地理科学学部教授杜恩在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揭示全球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格局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2024-01-29
随着城市面积扩张和城市绿化率提升,全球城市绿地面积持续增长。表层土壤通常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在植物养分供给与生态系统服务支持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有关全球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及其储量尚缺乏定量认识。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生物地理与资源生态研究中心教授杜恩在团队与合作者构建了全球城市绿地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数据库(SOC-U),揭示了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格局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完成了全球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制图,估算了城市、国家和全球尺度上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相关研究结果于1月2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该研究基于实测数据分析发现,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纬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其纬度格局与自然土壤类似。在全球尺度上,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格局主要受年均温、温度季节性、降水季节性和城市绿度指数等因素的影响(图1)。城市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年均温升高、温度季节性和降水季节性增强以及城市绿度指数降低而显著降低。然而,年降水量、城市绿地类型、人为因素(如热岛效应、人均GDP和人口密度)和海拔等因素对全球尺度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影响较为有限(图1)。
该论文以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生物地理与资源生态研究中心2020级研究生郭泓伯,通讯作者为杜恩在教授,合作作者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César Terrer和斯坦福大学教授Robert Jackson。该研究受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233200006)、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自主研究课题(2021-TS-02 )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161015)资助。
杜恩在教授长期从事关键元素循环的地理格局与生态环境效应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基于野外实验、样带调查和数据整合等手段,在大气元素沉降的时空变化与生态环境影响、陆地植被氮磷限制格局及其机制、城市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征、气候变暖背景下北方针叶林动态响应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学术期刊,部分成果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入编国际著名植物生理生态学教科书,出版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to Global Forests(Academic Press)和Atmospheric Reactive Nitrogen in China(Springer)英文专著2部及著作章节多篇,对相关研究领域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论文链接:Guo, H., Du, E., Terrer,
C., Jackson, R. B. 2024.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
organic carbon in urban greenspac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
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