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正式启动
(2023-12-14 07:23:21)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
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正式启动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2023-12-10
2023年12月6日,“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第一届学术论坛暨北京师范大学第三届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分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研究院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方式进行。北京大学田刚院士,北京师范大学陈木法院士,教育部教材局陈云龙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校长马骏参会并讲话。来自教育部教材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北京大学、香港大学、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学者800余人参会。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王恺顺教授主持。
陈云龙副局长就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从“为什么建立、发展愿景是什么、如何建立”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他指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应该建成理论研究的高地,成果的高地、人才的高地、数据的高地。
马骏校长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对北师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北京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高度重视教材编研工作。数学学科是北师大传统优势学科,多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包括教材编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我国数学学科,特别是数学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学校将在人财物各方面大力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随后,马骏校长为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田刚院士颁发聘书。
田刚院士代表中国数学会致辞,他指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的基础,数学教材是大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建设高质量大中小学数学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依托,编制出高质量的数学教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面深入统筹规划和深入研究,更需要研究者务实创造和奉献精神。数学基地落地北京师范大学,是众望所归,是对北师大百年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研究的肯定和鼓励。最后,他指出,中国数学会一直高度重视数学教育,在过去两年间专门成立数学教育分会,也将为建设中国特色大中小学数学教材体系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陈木法院士讲话并指出,大中小学数学国家教材建设覆盖全面,影响子孙万代,意义深远。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和荷兰数学教育改革的历史表明,数学教育改革有顶层人士的参与将更有大局观和一定的高度。数学教育的未来责任重大,今后要更关注现代化、网络化、计算机化。陈院士希望,数学基地一定能担当起这个重大和光荣的任务,共同努力把基地建设更好。
接下来,基地举行了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由田刚院士主持。基地主任曹一鸣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基地整体情况和发展规划,与会专家针对基地建设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热烈研讨。
下午,论坛还进行了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义务教育教材难度、容量的国际比较研究”公开开题报告会。项目首席专家曹一鸣教授代表项目组做开题报告,围绕“如何开展义务教育教材难度、容量的国际比较研究”这一重大问题,从项目研究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与思路、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计划与安排、研究组织与分工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授权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担任公开开题报告会专家组组长。香港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院原院长、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梁贯成教授,西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宋乃庆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原教务长、教授孙晓天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编辑室副主任王嵘编审为专家组成员。专家组在认真听取开题报告、审阅相关材料基础上,对项目的背景、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邓友超,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孙宇,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田晓刚出席报告会并发言。
为加强过程管理,突出成果导向,规范开题活动,提高开题质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23年重大重点项目开题实行授权委托专家组组长,出题人、立项评审专家、入围竞标人参加开题评议,存档专家评议意见实录,实质性备案等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