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化学学院吴立明教授与陈玲教授课题组发文揭示AZnP3O9新颖磷酸盐玻璃揭示转变弛豫温度的微观结构

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
北师大化学学院吴立明教授与陈玲教授课题组发文揭示AZnP3O9新颖磷酸盐玻璃揭示转变弛豫温度的微观结构起源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2023-02-16
玻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和中具有重要应用,如传统的玻璃窗、用于耐磨涂层的金属玻璃以及分子药物玻璃等等。但玻璃材料结构复杂、长程无序,其弛豫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微观结构起源也因此不甚清晰。
玻璃转变弛豫温度Tf是重要的热力学概念,常用于解释玻璃弛豫、玻璃转变与玻璃态;但其微观结构起源,仍不清楚,鲜有研究。Tf温度下,玻璃显示平衡态性能、液体结构被冻结;该温度可用于甄别玻璃的稳定性、解释玻璃转变过程中的焓弛豫和焓回复、表征玻璃的热力学脆性。在一些金属玻璃的Tf还与屈服应变和硬度正相关。玻璃通常继承了其某些晶态短程序,然而如何定量鉴别这些短程序以及微观结构与弛豫热力学间的关联仍有待探究。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吴立明教授和陈玲教授近期发现一些新颖的磷酸盐,单氟磷酸盐晶体表现出优秀的非线性光学性能(J. Am. Chem.
Soc.
、弛豫区冷却Tf差值(
)以及其弛豫峰对称性(ψrex)等均增加;这种负相关关系揭示了原子尺度假想温度的微观结构起源,这在该领域尚属首次。
该工作最近被《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接收发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先进材料研究中心为该工作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博士后徐迪博士,通讯作者为吴立明教授、陈玲教授和王利民教授。该工作合作者还包括中科院上海先进研究院林鹤研究员。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资金的资助,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