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化学学院郭静教授课题组在《PhysicalReviewLetters》发文揭示二维六角冰的结构鲁棒性
(2022-07-28 09:02:58)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
北师大化学学院郭静教授课题组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发文揭示二维六角冰的结构鲁棒性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2022-07-23
冰的晶体结构和成核生长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大气科学、材料科学、摩擦学等众多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二维极限下冰的微观形态受到广泛的关注,二维冰被报道存在于各种亲疏水性固体表面以及二维受限环境中。但是其构型非常依赖于衬底的结构和对称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二维冰。1997年,Koga和曾晓成等人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首次预测了一种“互锁型”双层二维冰(PRL 79, 5262
(1997)),即由两层六角冰无旋转堆垛而成,两层之间靠氢键连接,每个水分子与面内水分子形成三个氢键,与面外水分子形成一个氢键;因此所有的氢键都被饱和,结构非常稳定,是一种本征的二维冰结构。2020年,北京大学江颖教授课题组利用高分辨扫描探针技术,证实这种双层六角冰在二维极限下可以稳定存在(Nature
以上结果发现,双层六角冰非常坚固,即使在非平整和非六角对称的衬底上依然可以稳定存在,是一种本征的二维冰。同时,作为一种新的二维材料,双层六角冰在很多研究领域也有潜在意义,比如:对二维冰进行离子掺杂,诱导产生新奇物态(Science 377, 315-319 (2022));调控二维冰表面悬挂键的密度,可以有效抑制或促进冰的成核生长,对于设计和研发防结冰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双层六角冰与表面的相互作用极小,可以起到超润滑作用,将有助于理解受限环境中水分子的超快传输。
相关成果以“Robustness of Bilayer Hexagonal Ice against Surface Symmetry and Corrugation”为题,于7月18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并入选编辑推荐文章(Editors’ Suggestion)和Featured in Physics。郭静教授课题组2020级博士生杨朴、2020级硕士生张晨(扫描探针实验)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理工大学曹端云副研究员(理论计算与模拟),北京大学江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郭静教授为本工作的通讯作者。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师范大学启动经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经费支持。
文章链接: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9.04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