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建军教授团队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首次实现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αγ)1
(2021-10-09 07:19:54)
标签:
关键核天体反应首次实现 |
分类: 学府春秋(转帖) |
北师大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何建军教授团队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首次实现关键核天体反应19F(p,αγ)16O直接测量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官网,2021-10-08
对于恒星平稳演化阶段相对低温环境中发生的热核反应,决定反应率的有效伽莫夫窗口远低于库仑势垒,反应截面甚小,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深地实验室能够极大地降低宇宙射线造成的干扰,提供本底极低的测量环境,有利于开展稀有反应事件的精确测量和研究。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覆盖岩层厚达2400多米,居世界之首。宇宙射线通量比意大利格兰萨索地下LUNA实验室还要低大约100倍。锦屏II期新建了8实验洞用于开展多学科深地科学研究。其中,A1实验洞用于建设核天体物理JUNA实验装置。在基金委重大项目、中科院仪器项目以及中核集团自主投入项目的牵引下,JUNA实验装置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单位于2020年底深地建成出束。研发了深地束流最强的400 kV加速器,建立了高效率大立体角的 BGO伽马射线、中子探测器及带电粒子探测器阵列,为重要核天体反应直接测量提供了世界一流的条件。
宇宙中氟元素的起源问题迄今仍然是一个谜,它是核天体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有理论认为,AGB星是氟元素的主要合成场所,但由于缺乏与氟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核反应在感兴趣伽莫夫能区的实验数据,目前的AGB星模型尚无法解释天文观测得到的氟超丰现象。19F(p,αγ)16O是AGB星中氟元素的主要消耗通道之一,它在伽莫夫能区(Ec.m.
相关研究结果近日以“Direct Measurement of
Astrophysical
作为JUNA实验装置的首批成果之一,19F(p,αγ)16O实验的成功开展证明JUNA完全具备了进行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的能力,《物理评论快报》审稿人认为“实验结果对解释宇宙中悬而未决的氟超丰问题具有根本意义”,标志着我国深地核天体物理研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原文链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