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婚丈夫在我出国时放肆乱爱

(2014-05-19 12:04:10)
标签:

情感

出轨

婚外情

婚姻情感

婚姻侦探郑凡

分类: 郑凡答疑

郑先生:

 

您好!我在手机上的朋友圈你看到您的微信公众平台zhengfandc上的文章,很敬佩您解救婚姻的哪些方法,今天特诚恳的向您请教。

 

    我和丈夫都是再婚的,双方各有一子,婚后第二年我从政府部门辞职,跟他一起共事管理他的公司。

 

再婚后五年,我们的感情依然恩爱,还有了一个我们的儿子,一年后,又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目前我们的女儿都满8岁了。

 

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商量:我陪女儿在国外求学,丈夫继续在国内做事业。

 

    我带孩子出国的第二年,为了自己可以独立,我在孩子就读的国家经营了一个餐馆。而他却趁着我出国这断时间,勾搭上了一个酒吧的女人,从此对我冷眼相对,很长时间都不给我电话,即便给电话也显得很不耐烦,或者故意在电话里找茬,比如:我有说过我们各有一个男孩子要一碗水端平,以此这样的话来讽刺我,说我有私心,说养了他儿子这么多大了,我是没资格说这些话的。那段时间,我在国外每天以泪洗面,心里堵得慌。

 

    大约过了半年,他发现这个女人并不是他想要的,因此,他跟她分手了,又回到我的身边,对我安抚说是他的不对,我一如既往的接受他重归于好。

 

    我以为我们的感情是牢固的,可以风平浪静生活了。殊不知一年后,他又有新欢, 我在国外,他竟然半公开化的带她在公司留夜,和他的儿子也吃在一起,全公司员工没人不知道的。在此情况下,某夜,我从国外回来在公司捉住了他们,吵闹后我一气之下离开了公司。

 

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重归于好,谈过几次,他反而咄咄逼人占据上风,他能说会道,说把我的儿子养到这么大,我却不懂感恩,还要一碗水端平,我有私心,等等,他的家人也都不理我。

 

前不久,我最后一次找他谈,他给我的结论是“好聚好散”。

 

    我真的好伤心,精神压力非常大,身在国外孤独无助,带着孩子过日子度日如年,餐馆不景气,经济上也出现危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也不想就这样把一个家拆散了,我对他还是有那么一份牵挂,也不想孩子真的就在单亲家庭中成长。

 

 

刘女士

 

回复

刘女士:

 

  经营再婚婚姻,远比第一次婚姻要劳心劳力得多,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在再婚婚姻里,会面临很多历史性的遗留问题,比如:孩子、前任、经济及重组后的家庭关系,等等,首当其冲便是孩子问题,主要表现在彼此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上,一旦不注意,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新妈妈、新爸爸的偏心,也会由此而引发夫妻大战。

 

  你的婚姻,也是有这些遗留问题的,不过又看似并非你们矛盾的根源,你们似乎感情很深厚,还能共同拥有孩子,但事实上,你们都没有去在意或者是去处理上一段婚姻的遗留问题,没有建立起真正属于你们婚姻的感情基础、沟通模式,才会当矛盾出现时,挑出最表象的孩子问题,彼此也似乎看不到各自的付出,不懂得再婚的不易,不懂得感恩。

 

  两地分居,本身就是婚姻的一个“拦路虎”,何况是在你们这样的再婚婚姻里,他屡次出轨,也绝非体内的荷尔蒙在骚动,更多的是,他的心也根本上就没放在你那儿,你出国陪读,无疑是给了他出轨的空间与条件。

 

   放弃国外那个要死不活的餐馆经营,如果孩子条件成熟,你不妨回到国内,给自己以足够的时间与距离,来审视并处理好与他的关系,尽可能的去重建你们婚姻的基石,而不是放任,至于他的家人不支持你,不站在你这边,也是人之长情,谁叫你是个半路媳妇呢,也估计他们都还留念他的前任,但你又不能不去修补或重建这些婚姻的辅助关系,外围的系统同样可以致你于被动中。

 

   至于你们的孩子问题,可以以你们夫妻为主,让孩子共同参与进来,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出来,尤其是在孩子的支出、抚养问题上,让孩子们都按着游戏规则去生活、学习,奖惩一致,这样不仅能孩子们都能感觉到父母爱的公正公平,也会让他看到你在端平了爱的这碗水,从而有助于你们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添加郑凡微信公众号 zhengfandc和关注郑凡自媒体(手机下载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索"郑凡并点击订阅),每天分享郑凡奉上的心灵鸡汤,教你如何捍卫婚姻,防患老公出轨和小三入侵!

 

如需郑凡帮助请致信:zhenfdc@vip.163.com来信必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