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2018-12-11 19:47:34)
标签:

高情商懂换位思考模式

道家秘传无相完胜角度

人情世故生活智慧点滴

超越修仙递进哲学考量

武当老人人文摄影照片

分类: 武当山说什么
  道是可以谈的,但必须借助悟性,就像弹琴只为知音听,所以需要十分深广的缘分。
  朋友在一起谈道,武当老人想说明有个不是角度的“角度”,朋友们说那只不过是“另一个”角度……发现以网上的几段文字“接力”似乎可以说明这个“角度”: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很多人都在这个层面:所谓的高情商就是懂得换位思考
  –01–
  生活换位思考
  珍惜才配拥有
  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
  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活,也各有各的苦难。立场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很难做到感同身受。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02–
  想法换位思考
  理解方得感恩
  一人请一个盲人朋友吃饭,吃得很晚。盲人朋友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就给他点了一个灯笼,他就很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一个灯笼,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因为我在乎你才给你点个灯笼,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

  每一件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见解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一旦遇到不开心的事,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换个角度,才能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03–
  位置换位思考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有这么一个故事,闻名于世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某一年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刊登了招聘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
  但这些信件大多如出一辙,比如第一句话几乎都喜欢这样开头:“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今年某某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拿破仑·希尔对此很失望,正琢磨着是否放弃这次招聘计划时,一封信件给了他全新的希冀,认定秘书人选非信主人莫属。
  她的信是这样写的:
  “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与质量,因为我已经有十五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后来,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换位思考,知道却难做到。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为自己谋取利益。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没有穷尽,实际上,有一个“角度”统领一切:天地之间,一切怨情都可以善解。只要能够至诚相处,大家都可以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互相猜忌甚至敌对。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灵猪的故事
  我(纪晓岚)认识的胡御史、胡牧亭先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在他的家乡。村子里有一个人家养了一头猪。这只猪很怪。只要一见到邻居家老者,就会瞪大猪眼,呲牙狂叫着,四蹄咆跳蹦跃,恨不得要咬那个老者。老者每次都是唯恐躲闪不及,非常尴尬。可怪就怪在这只猪见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这样,都是很温顺的样子。
  开始这个老者很是生气,想把这只猪买下来,杀了吃肉。但后来想了想,忽然悟道:”这是不是佛经中说的宿怨、怨缘呢?我不可再结恶缘。佛说世上没有不可解的冤怨。我还是善解了吧。”于是,他花了一笔好价钱从邻居手中把这只猪买了下来。然后把它送到附近的佛寺里去,做长生猪,来孝敬佛主。谁知道,这以后,这个老头再去佛寺,或是在哪里再遇到这只猪,竟然一改常态,不仅不再怒目呲牙,反而是过来在他身边,低头拱首,耳朵贴着老者的身子,亲昵的蹭来蹭去,十分感激的样子。
  纪晓岚先生说他曾看过孙重画的一幅《伏虎应真图》。图上还有巴蜀西部人李衍题的词。:“至人骑猛虎,驭之犹骐骥。岂伊本驯良,道力消其鸷。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其大意说,道行广大的人骑着猛虎,如同驾御良马一般。难道是这虎它本来就是驯良的吗?不是。而是道的力量化解了它的凶性。由此可知天地之间,一切怨情都可以善解。只要能够至诚相处,大家都可以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互相猜忌甚至敌对。
  李衍的这段题词,正好是对这个故事的一个解读吧。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干净:一个人最好的底牌
  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眼睛纯净,才能看见美丽的风景;心灵干净,才能拥有纯粹的感情。人有净气,风雅自来。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01-
  做人要干净,乃贯穿生命始终的课题。
  从一个新生儿呱呱坠地开始,就是吃喝拉撒睡的清洁呵护,并由此形成终生的卫生习性。
  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
  因为大家行事各守本分,各司其责,光明磊落,规规矩矩,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淳朴有爱,人心平和,风调雨顺。
  前段时间,杭州一位大伯爆料,他们隔壁的小夫妻退房时候,请家政人员打扫干净才走,颠覆了他对年轻人的看法。

  一个人干净与否、清爽几何,古往今来都是其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尺。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亦有柳暗花明的惊奇。
  至于为什么做人要干净,却是需要相当的人生经历才可以想得到、搞得懂。
  其实,答案既不深奥也不神秘:外貌洁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鲜明标志,内心纯净更是人与禽兽的根本不同。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02-
  一个真正干净的人,必定见过人世的复杂与阴暗,也经历过世俗的纷扰和烂漫。
  内心干净的人,仍保持着单纯天真,因此显得年轻。
  作家木心说:真正的成熟是你在经历过太多事情后,依然能够将内心与这个世界进行剥离。享受人生而不沉湎、历经苍凉而不消极。
  1957至1978年,二十年间,木心多次入狱。坐牢期间,他受尽了折磨,断了两根手指。
  关心的人想:“这小子肯定得爬着从牢里出来。”
  可木心出狱的时候,仍然干净敞亮,腰杆坚挺,裤子还有笔直的缝。
  作家梁文道看到木心年轻时候的照片,不禁感叹:他神情那么坚定,精气那么足,这不像是坐过牢的人啊。
  干净、简单、天真、自然,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干净”就会转化、提升为“清雅”,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格魅力。

  干净不仅仅是气质,更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这何尝不是一种岁月的赏赐?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03-
  干干净净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理应是条底线。
  有了这条底线,才能托起为人的更多的本真,才能远离更多的虚浮。守住这样的底线,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老和尚带着小和尚下山化缘,途经一条河,看见岸边一位小媳妇不敢过河,站在河边干着急。
  老和尚起了慈悲心,背着小媳妇趟过了河。小和尚看到这一切,耳朵根子都红了。
  过了河,老和尚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解地走了十多里地,终于忍不住了,问:师父,出家人当四大皆空,守清规戒律,您刚才若无其事的背那女子过河,却是何故?”
  老和尚笑了笑说到:我把那女子背过了河,便放下了她,你呢?背在心上想了一路,你说,到底是谁的灵台不清明?”

  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内心干净的人,不以纷繁复杂的世俗之心,忖度自己的言行,超脱于世俗标准之外,自然就少了很多庸人自扰的烦恼。
世人不知道的“完胜的角度”
  实际上,世界上所有人事物像一棵树上的各个不同的树叶、枝杈、树干……是一个整体——像一个人,手帮助眼睛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任何角度都是与整体相对,所以都是“自私”的,唯有对整体的观照——干净的心的念头是道之敕令。
  能婴儿乎,不是“角度”胜似“角度”,世人无知“完胜的角度”,秘传大周天“无相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