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当发出英雄帖:《龙赋》解

(2015-02-18 14:04:21)
标签: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龙赋

欧阳学忠武当老人龙赋

书法家王大林丁顺龙赋

区别王安石龙赋讲养成

内在品质灵魂修炼学问

分类: 杂谈妄论

全国各地的书法家们,武当发出英雄帖——以武当山的名义邀约你!

武当发出英雄帖:《龙赋》解

  《龙赋》

  武当老人

  注:实在说,《龙赋》真正的作者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在“老人集孔圣人语得《龙赋》”文章里已经有详细说明,欧阳学忠老师书写的《龙赋》少了一个字,也不好意思让欧阳老师再写(前几天见到欧阳学忠说与他了),因此一直收藏没有使用。时至2014年夏,“武当山论坛”为老人提供工作室,老人请武当山书法家丁顺写《龙赋》悬挂工作室,时有朋友问到释义,总觉得不能解释清楚圣人的语句,勉为其难,不吝浅薄,特做诠释以抛砖引玉。

武当发出英雄帖:《龙赋》解

  《龙赋》全文:

  贵而无位,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龙德而隐者也。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阀,德博而化。

  知至至之几也,知终终之存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无忧,龙行也。


  飞龙在天,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做而万物睹,欲及时也!

武当发出英雄帖:《龙赋》解

  《龙赋》释义:

  《龙赋》分三部分,《潜龙》,《龙行》,《飞龙》。

  潜龙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龙的传人,没有龙的能力是因为还没有炼成而已。那么,具体经由哪些修炼,我们才能完成“潜龙”达到“龙行”进而“飞龙”,成就人生的飞跃呢?《龙赋》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了人生的三步修炼内容与境界。

 

  贵而无位,贤人在下位而无辅,龙德而隐者也。定义了“龙德而隐者”也就是潜龙。

  贵而无位,借用一个佛经故事:说一个皇子走失了,时间久了,已经忘记自己皇子的身份,沦为叫花子。但即便是叫化子的时候,依然是皇子,只是没有皇子的前呼后拥、一呼百应的外在威风形式。这种情况隐喻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终将成佛的事实,说明了“贵而无位”的内涵,我们是龙的传人,只要不被物欲所困,注重内在的修养,必将成龙成凤。

  “贵而无位”也就是“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只不过是换个角度而言,说一个现代职场故事:说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聘到单位后总是抱怨老板苛刻,同事不理解,不能发挥专长……不长时间就要辞职跳槽。一个长者听了诉说后支招说:确实,应该另谋高就,不过,辞职前何不多学些技术和了解些客户诉求,如此到新单位也能要求更多薪酬。听了长者的话,该人再也没有提过跳槽,因为他不耻下问学习技术和诚心诚意了解客户诉求,无形地充实改进了自己,感应得客户满意,老板欣赏,同事和睦,再也不愿离开了。“贤人在下位而无辅”不是说要很多才德兼备的人辅助,说的是自我完善,从而感应外在环境美好,感应才德兼备的人来辅助,不是年轻人想象的自己天生一个老板命,吃喝玩乐,随心所欲就能成就传世功业,实在说,即便老子有钱为你提供这一切,如果没有充实完善自己,哪有人愿意跟着少才缺德的老板干事,投资下去轰轰烈烈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没有几天就被你败光了。

  “贵而无位”和“贤人在下位而无辅”,分开说是两种情况,合起来说是一种人,这样的人就是“潜龙”,是“龙德而隐者也”。

  潜龙需要完成的功课是: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

  “不易乎世”,不被世俗所变异……世俗是个大染缸,以前,皇帝派钦差大臣巡视各地,有一个专有的词汇叫“代天巡牧”,就是说代表天子看看这群牲口怎么样了。在那些人眼中,大众是没有思想的一群动物,如果一个人有思想,有自己独立的思索和见解,不被世俗染污成为人云亦云的人,是非常难得的缘分。这样的人,一般会被利益集团收买利用,假若这样的人不追逐名利——“不成乎名”——没有成为名利的奴隶,而且,“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即便自己独处也不会烦闷,全世界不承认也不烦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社会欢迎、承认我的见解我就做些事,不欢迎就自己做学问完善自己。实在说,潜龙阶段就像一粒种子,不被霉坏,让其发芽,避开危险,使其茁壮——“确乎其不可拔也”——深度与广度地圆融自己的体验、认识和学问。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阀,德博而化。

  “庸言之信”,小心说话、表态,说到做到,建立信用。“庸行之谨”,行事严谨、中庸,不要标新立异,让人,让团队,让社会感知你的真诚……学会在世俗的世界里行走,不是靠伶牙俐齿,不是靠口诛笔伐,不是靠拳头权势……“善世而不阀”需要自己的德行,不仅仅看你说得多好,还要看你做得好,日久见人心,你是什么心思,人人都会感知,只是需要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如果真是诚心诚意认真做事,不用语言辩论,一切分歧和矛盾都会彻底化解——“德博而化”。

  像小鸟学习飞翔一样,潜龙要学习龙行,他的天空就是社会,在世俗社会行走中完善龙的认识,这就是“知至至之”,知道哪些事该发生了,让其发生,无论利益,不加干涉,训练自己那发现主要矛盾的能力——“几也”——发现“机关”在哪里。“知终终之存义”,知道过程变异、终结了,不论利益,不能有不舍得的心里,不加干预,让该结束的结束,但事情结束了“仁义”还在。比如你来武当山旅游一趟,经历人与事,回去了,美好的人事物总是不时地出现在脑海里,这多完美。没有什么缘分是永恒的,过去的总会过去,在过程中,为什么不能让我们表现出来的仁义永恒留在当事人的记忆里呢?生意伙伴之间如果有这样的认识,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哪个企业不能做强做大?

  因为不是关注事情本身,——在做人而不是做事,在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终结中训练预知、判断和不沾染的能力,更重要地是要做到“事不成仁义在”的境界,“是故”——因此,一定会“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无忧”,就像演戏一样,不论什么角色都是这出戏必不可少的一员,演皇帝也好,演群众也罢,都是演员,都有演的好与坏的问题,怎么把角色演好才是硬道理,不会有人傻到因为演皇帝就骄横跋扈,也不会因为演群众就难过得要死。

 

  如果做得到这样就是龙的行事,可知,龙行区别于物变,也不同于在欲望之中的人的行事,但这样还不够,还不到飞龙在天的境界。

  “飞龙在天”,从现象上看,是“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就像马云做事一般人参不明白。高僧大德也是让人捉摸不透,因为他们遵循的我们认不得,我们所死抱着不放的却是他们不以为然的事情。比如说随缘,就是随顺心念,但是世人的心念一定是被欲望染污的心念,不会是大公无私,慈悲为怀,而高僧大德经过久久地修炼,心田里贪嗔痴没有现行,发起的心念和大众具有根本的区别。

  如是众生“上下无常”一定是中邪了,绝不是高僧大德随缘“非为邪也”,如是众生“进退无恒”一定是标新立异,一定不是高道“法自然”的行为。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是一连串的比喻,是完全的感应,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就像有水的地方一定是湿的、有火之处一定是干燥的……说明“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只是我们没有那个境界——我们的内在还在物欲之中——勉强为之也只能是东施效颦而已。

  飞龙在天的境界没有办法演说,圣人做而万物睹——我们只有仰视的份。但是,圣人还是给我们勉强提示:这种境界勉强说就是“欲”及“时”的绑定,欲就是念,时也可以说是势,就是该有什么念头的时候就出现什么念头的境界。说个故事结束吧,孔子带学生郊游的时候,学生看到山梁上一只锦鸡展翅高歌,惊叹:好美呀!圣人言:时也,势也。国学大师南怀瑾解释说:假如这只锦鸡是关在自由市场待宰鸡笼子里,一定不会引发人们“好美啊”之感叹。

武当发出英雄帖:《龙赋》解

  真诚邀请:

  《龙赋》153字,欢迎看到博文的书法家书写《龙赋》,如果愿意书写并寄一份给老人,武当老人仅仅收集153份办一次展览。届时,全部图片上网向社会公布,并承诺任何人看到《龙赋》,想收藏,无论选择哪位书法家,老人都协助在武当山开光。

  《龙赋》是文学和书法作品,因此五行属木;《龙赋》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浓缩因此五行属土;既为《龙赋》当然属水。一幅《龙赋》同时具有五行水、木、土的属性,因此调理时运不济和放大好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与哪位书法家有缘,届时可以选择收藏一幅《龙赋》,时常阅读观照自心,不仅仅改变外在环境的不如意,更能养成优良品格,成仙成佛。

  实在说,《龙赋》不是给一般人看的,《龙赋》是儒家学问的精华,是儒家学问的源头,是帝王之学,是训练人中龙凤的学问。能够见到《龙赋》说明与武当山,与武当老人有缘,希望不要轻易错过生命提升的机会。

  理解《龙赋》需要明悟感应学说,就是说一个人的内在一定感得与之相适应的外部环境。这个内在与外在的分水岭就是意识,内在常常被世人说成灵魂,这里必要提示一些:佛道并不直接说灵魂转世,因为灵魂也是变异的,——这就是修炼的基础,内在感应环境具有时滞性,也就是说效果和改变不同时,而这一点是世人质疑佛道修炼的主要内容。但,并不因为世人不信,事实有什么变化,每个个体生活环境永恒都是灵魂的感应。老人这样的提示太过直接,因此也就毛病多多……

  不过,真的是“功不唐捐”,“万事皆空因果不空”。

  给不明白如何修炼的人们指一条出路,就是多做善事,总会感得机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