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解脱烦恼知识分子教育杂谈心理命理幸福修炼武当山生活健康休闲谈天说地 |
分类: 杂谈妄论 |
朋友是教师,带几个同事来金支斋做客,刚刚坐定,一位老师从茶几上拿起武当山周易研究会王会长的周易著作问:“什么是易?”
实在话,老人不懂易,又怎么能给几位以教人为业的教师讲易呢?
阿弥托佛,文殊菩萨帮忙了,“老人(文殊菩萨)”拿起茶几上的咖啡杯问:“这是什么?”
老师们说:“杯子”
啪,杯子被摔碎在地上了,“老人(文殊菩萨)”说:“这就是易!”
老师们被“定”住了一会儿,老人说:“这就是易,刚才是杯子,现在是碎片。”
接着,老人谈了“六位乘时,变动不居”的理解,之后,老师们问:“为什么要摔杯子?”老人觉得,那是文殊菩萨的教学,是无言之教,是禅。
老人觉得,禅是直接到,当然可以借助任何形态,但是也可以不借助任何形态。“六位乘时,变动不居”是易理,易理需要解,由解而悟,悟了还有一个“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中”的过程,终极地说——究竟了,当然一切是禅!
推荐网友一篇文章:大白话与理论语言
大白话有两种,一种就是日常说的大白话,一种是有着深刻寓意的。
把一件事情说透彻不容易,于是人们得借助概念和逻辑。许多事物和规律虽然简单,但那是对有见识的人说的,你没看见老子的道理最简单,语言也最简单,但懂的人甚少。
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话说明白不可以吗?可以。但是那需要情境。在特定情境可以做到,用大白话把深刻道理讲明白。这就是刚才说的后一种:有着深刻寓意的大白话。但是这个用大白话阐述的道理,只是解决了此情此景的点悟,离开情境糊涂还是糊涂,俗人总是重复犯错就是这个道理。
把复杂道理在特定情境下用简单语言讲明白,考验的是智者的透彻。如果你理解得不够透彻你就做不到。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自己把道理彻底弄明白,那非得需要理论水平不可。
道理不是那些总是要求别人用白话的人能够透彻理解的。当一条道理可以上升为普遍的时候,它的表达是严格的、严谨的,这个严谨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就是:不含糊,有结构,有逻辑。很多貌似懂理的人一遇到复杂环境就乱为什么?缺乏严谨,理解得不够究竟。
理论不是无聊的人弄出来玩的,它是一种功力。治学,修炼,没有理论修养,没有一份严谨是不会有成就的。当今的年轻人,在网上溜达,到处草率评说,没有沉思熟虑,一触即发,怎会深刻?
理论功底深厚的人可以在特定情境把话说简单,但是没有理论功底的人取笑他人的理论思维就显得太浅薄了。
前一篇:妻子说“丈夫们……”被降了一顿
后一篇:闭关道_武当文化深度研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