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谈天说地感悟随笔心理命理文化休闲情感生活哲学超越解脱寓言乐趣 |
分类: 感悟命运 |
老杨(右)和李会长在武当山
老杨今年66岁,受到真武祖师的照顾,曾长期做祖师爷的秘书,18年来经常来往于武当与台北之间,受熏于道的灵光之中,对人生有非常高明的感悟,自己得益非浅。
如果说老人和老杨是忘年交,老人已经高攀了,但是老杨非常智慧,说自己是真武祖师的徒弟,无形中把老人这个学生的位置占了,老人只好作真武的朋友了。因此,老人开玩笑说老杨应该叫我师伯,可是老杨怎么也不答应,很好玩。
老杨是个老顽童,老人没心没肺,俩家伙一起玩很有一番情趣,谈天说地,没有可能给各位朋友一一汇报,摘录两篇网上美文以为记。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稚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