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戏人间,在在处处是家乡!

(2007-05-27 14:26:18)
标签:

谈天说地

感悟随笔

心理命理

文化休闲

情感生活

哲学

超越

解脱

寓言

乐趣

分类: 感悟命运
  这几天,台北的老杨在老人的金支斋做客,我们谈了很多。

游戏人间,在在处处是家乡!

老杨(右)和李会长在武当山

  老杨今年66岁,受到真武祖师的照顾,曾长期做祖师爷的秘书,18年来经常来往于武当与台北之间,受熏于道的灵光之中,对人生有非常高明的感悟,自己得益非浅。

  如果说老人和老杨是忘年交,老人已经高攀了,但是老杨非常智慧,说自己是真武祖师的徒弟,无形中把老人这个学生的位置占了,老人只好作真武的朋友了。因此,老人开玩笑说老杨应该叫我师伯,可是老杨怎么也不答应,很好玩。

  老杨是个老顽童,老人没心没肺,俩家伙一起玩很有一番情趣,谈天说地,没有可能给各位朋友一一汇报,摘录两篇网上美文以为记。

  

人生的三个家
作者:吴言生
  人生的三层次:物质的层次,社会的层次,宗教的层次。
  人生的三个家:出生的家乡,事业的家乡,精神的家乡。
 
  出生的家乡,就是桑梓。
  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桑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意。后人用“桑梓”比喻故乡。所谓“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因此,事业有成的人士,往往有回报桑梓之心,是谓“造福桑梓”。
  事业的家乡,就是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工作。这种工作,可以激发起我们的创造力,带来成就感。
  精神的家乡,则是超越社会工作、超越得失成败之后,心灵所依辞憇的所在。
 
  背井离乡,为了果腹而飘泊闯荡,这是人生的不幸;
  事业的成功,而导致人性的畸形、私欲的膨胀,这也是人生的不幸。
  人生的不幸,莫过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
  人生的大圆满,则是这三种故乡合而为一:
  所作的事业,与兴趣、爱好合而为一,既是事业的家乡,也是精神的家乡。而精神的家乡,也就是桑梓的情怀。
  就我个人而言,我深爱着我的故乡庐江,再忙的时候,也要常回家看看;从事的禅学研究,也为自己所深深喜爱。研究的宗旨,就是要将这种喜悦与自在与更多的人分享。因此,它既是事业的家乡,也是精神的家乡。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我们的出生寒梅飘香;我们的事业暗香浮动,我们的精神清香四溢。人生的幸福,机缘的殊胜,莫过于此。
 
  近读苏轼《宝绘堂记》,其人生态度令人敬佩。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之分别可谓大矣,岂可不察乎?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稚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梁,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