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失之间

(2007-01-20 05:15:30)
分类: 杂谈妄论
  互联网有时候被朋友们称为“胡”连网,不是没有道理,比如网友宁静致远我不认得,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进入到她的空间,看到“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大,好奇一个小姑娘如何看待,就顺便打开看了。这是缘起,下面我们话归正题。
  文章第一段:“人世间,美好的东西确实太多。对我们来说,总是希望多多益善,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这是世俗人们的认识,文章这样起首,无可厚非,属于“平铺”,不错,没有什么可议论的。
  文章第二段:“人生如白驹过隙,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是点题,尽管前呼后拥,也不过是“文笔”的范畴,关键是中间的题目。
  文章中间是主体,表达了作者的心声: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问题在这里。老人给她的留言是“对失去的认知不深透,请作者有机会看老人的论述:‘爱情这东西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爱情的证据’,如有启发,世界将因你而改变。”
  在“爱情……”这篇及相关的文章里,老人传达了什么内容呢?老人综述如下:
  我们所看见的景象,始终只是我们的心灵所照见的景象。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描绘出一种景象,会不是由我们的心灵所照见的景象。
  你是宇宙的唯一主人、主宰,你所见到的一切,无论人、事、物都是你的世界里的存在,所有的生命都在你的世界里存在着一个持续变异着的三维立体活动影象,当然有“显”有“隐”。
  我们的心是宇宙、世界的体,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现象都是这个体现起,或者说显示的象、或相,这里这个心不是指我们的思想,思想也是这个心的现象,这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是有用处的,它们的所有用处,无论是单独的象(相)之用,或者一些象(相)胶合在一起的作用,总属于这个体——心之用。
  我们还举了物质能量的例子来类比,当能量在一定的缘分下,现起了一个象,比如各位面前的电脑吧,电脑有一个象,还有用处。可是,我们知道,电脑,我是说就是你面前的,你正用来看老人这段文字的这个电脑,总有一天回归到能量的本体,你不会否认吧?
  当你用来看老人这段文字的时候,以世俗的说法,你占有,你得到。你想象过“能量”它是怎么看呢?当这个电脑回归到能量那里去了的时候,能量又是如何看待?能量从来不会有得到、失去的概念,当你用着这台电脑的时候,能量是“显”成这样的象罢了;当电脑回归能量的海洋的时候,你认为能量会因为这台电脑的回归多了吗?不,这台电脑在回归的同时,就一定以其它象(相)显现出来,回归只是象(相)的变异,能量之体永远是“不多不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在世俗的认识中,我们人站在自我的习惯上,这台电脑回归叫“灭”、“失”,我们知道,这台电脑一定化为其它象(相),这些化生出来的象(相)就是“生”、“得”。生灭都是能量的现象的变异,对能量来说,它没有得到也没有失去!
  现在我们从小见大,从比喻里出来,想我们人生。我们重复一遍我们前面得出的结论。
   我们的心是宇宙、世界的体,一切物质的、精神的现象都是这个体现起,或者说显示的象、或相,这里这个心不是指我们的思想,思想也是这个心的现象,这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是有用处的,它们的所有用处,无论是单独的象(相)之用,或者一些象(相)胶合在一起的作用,总属于这个体——心之用。
  你说,世俗的得到、失去在我们现在这个感悟的真理面前还有什么意义呢?根本上,没有得到、失去可言,所谓的得到、失去有两方面的意义:
  其一,明白人用来解释道理的时候,借用来说明真相。
  其二,世俗人用来描述自己那颗因为不明白而烦恼的心,好象因失去而痛苦,因得到而快乐,或者相反,实际上他们是在自欺欺人,欺骗的是他们的感情,他们的真心从来也没有跟他(她)一样。
  议论既然发了,就发到底。我们继续看文章,倒数第二段是过度: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最后的结论很好,如果单独拿出来,可以成为至理名言,真的!
  “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你就会拥有一切。”
  从前面的论述里,明白人就知道,我们本来拥有一切。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但是要达到这样境地,确实要做一番“歇心”和“修心”的功夫。我想,作者的“选择淡泊”就是“歇心”,而“走一段山路”就是“修心”,因为修心确实要象上山一样“力学”。
  胡说一通,让宁静致远和朋友们见笑了。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过犹不及
后一篇:命运的内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