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当老人
武当老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940
  • 关注人气:2,5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问

(2007-01-17 19:30:23)
分类: 杂谈妄论
  我们观察世界上的生物,人也是生物,中国道家过去叫人为“倮虫”——不带毛的光光的虫,是说人和其他生物的统一性。但人确实又不同于其他生物,人之所以与其他生物不同,就是加上人文文化。当然,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我膨胀,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这是立场不同。拿生物学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观点来说,“倮虫”与其他生物是一样,由此可知文化的可贵。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这个人有文化。实际上是一个缩略口语,真正的意思是:这个人有文化知识。文化和知识相一致又相区分。对于知识,我们都比较清楚,而对于文化,我们一般人却是非常的模糊。知识是文化的有限表达,是文化的外壳,是文化的一种承载。文化是知识的源泉,是知识的灵魂。文化是本,知识是末。不妨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教会一个动物一些知识或技能,像马戏团里很多动物就被教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可是我们没有说它们有文化。
  文化在个体上的体现叫学问。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那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问的表达和传承形成文化。这里所说的表达,当然不仅仅指语言文字的表达。比如,当一个人,也可能是知识分子,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的时候,会被骂作“没文化”。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或者说学问,会在他的一举一动里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有没有文化是不能被描述出来,但是可以体现出来,可以被感受到。
  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逐渐从生物里脱颖而出的过程。这么说可能会造成误会:似乎我们还远没有完成这个阶段。事实不然,人伦的出现就标志着这个阶段的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儒家所谓的明德、明明德。明德的完成就是明明德的开始,我们中国人领先其他民族两三千年就进入了明明德的阶段,当然,这么说会有人不同意。年轻人不一定明白明德、明明德的意思,“德”者得也,一切现象都是本体的“得”,对得的智识、智辩(二元对立,有“能”有“所”)就是明德,对明德的慧观(心物一元,能所双泯)就是明明德。也可以勉强地换一种说法,明德就是适应生存、必然的阶段,明明德是自由、所以然的阶段。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尽管有一点不伦不类,但也可以说就是从适应、认识到超越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一切成果都是文化的范畴。
  学问的修养或者说实现有两个主要途径。其一,文化的熏习,利人利己之法,接受系统的文化熏陶是直接启发、修养学问的方法;其二,力学——某一专门知识的学习到达极其纯熟的地步,加好问——上升到人文、道理以及更深的境界。
  学问的“体”是智慧,学问的“象”是清净、安详,学问有什么作用呢?请朋友们自己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成功的内涵
后一篇:学问的修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