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粟收藏【悲心绝响楚江头——一海粟诗悼屈原赏读】马山前
(2023-12-11 11:17:39)
标签:
文学原创马山前一海粟诗悼屈原赏读悲心绝响楚江头 |
分类: 转载诗文 |
悲心绝响楚江头—— 一海粟诗悼屈原赏读 (2023-06-18) 马山前 悼念屈原的诗,我看好河北秦皇岛一海粟的《七律•乙未端午念屈子》,诸君唱和,众口夸赞,是很不错的祭祀佳作。格律规范,对仗工整,凄美瑰丽,深邃厚重,饱含爱国情趣,值得欣赏和学习。 首联,风荡龙船,悲漫楚江。“风载龙舟不载愁,悲心绝响楚江头。”龙舟为画船,是端午赛龙舟的载体。《淮南子•本经训》:“龙舟鷁首,浮吹以娱。”《梦粱录》记载南宋时,杭州“龙舟六只,戏于湖中”。绝响本指失传的音乐,后泛指中断的事物,这里指高超的学艺。《阮籍嵇康等传论》曰:“嵇琴绝响,阮气徒存。”明陈汝元《金莲记•弹丝》曰:“调出广寒,声同钧乐,诚为絶响,惭步后尘。”她说端午这天,尽管风高浪急,锣鼓喧天,龙舟竞发,但悲愤的心情,高超的竞技,弥漫楚江两岸。寥寥十几个字,欢快的龙舟赛,悲痛的悼念情,渹然一起,共跃纸上。 次联,回顾历史,赞颂屈原。“问天渺渺黍离恨,哀郢沉沉志士忧。”问天源于唐代皎然文,“天公何时有,谈者皆不经。谁道贤人死,今为傅说星。”这里指的是《天问》,与下面的《哀郢》对应。《天问》为屈原奇文,是他思想学说的精粹,“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哀郢即《哀郢》,屈原楚辞九章之一。哀悼楚国都城被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苦,体现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使命之责,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作者沉痛发问:《天问》渺渺,突现黍黎之恨;《哀郢》沉沉,彰现志士之忧。既颂扬屈原伟大,又表现自己悲切。 三联,以史为鉴,反观现实。“惯看朝堂成虎患,肯教碧血荐吴钩。”虎是兽中王,虎患威胁人身安全,古有“虎狼之君”“苛政猛于虎”之说,这里指惩处贪腐。吴钩似剑戮弯刀,因吴人铸钩而称之,这里泛指武器或战争。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抒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男儿献身的情怀,表达挥刀杀敌、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夙愿。历史是镜子,可知兴衰,可明更替。唐杜牧《阿房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在这里,作者之意,即时明了。 尾联,引经据典,抒发感慨。“独醒浊世沧浪处,再读离骚又泪流。”前句是说屈原。《楚辞•渔父》載,屈原受谗被逐放,遇一渔父问他原由,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故。”渔父听后笑着答道,“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头;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脚。”人应该明哲保身,避世脱俗,随波逐流,不要过于执拗。“沧浪濯缨”的典故,表现了三闾大夫执着坚毅的品格。后句是说自我。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离骚》是中华第一部长篇抒情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集中反映了屈子争取自由、反抗侵略、不屈不挠、忠君报国的斗争精神。作者尊崇屈原,再读离骚,再次落泪,让人感佩而心生敬意。 七律·乙未端午念屈子 一海粟 风载龙舟不载愁,悲心绝响楚江头。 问天渺渺黍离恨,哀郢沉沉志士忧。 惯看朝堂成虎患,肯教碧血荐吴钩。
独醒浊世沧浪处,再读离骚又泪流。 (作者为大学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