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5)

(2019-06-21 14:53:12)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5)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5)
                                      
                                          穷人的“穷讲究”


人在穷的时候,是很难保持好脾气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父母对于孩子的耐心要差的多。但是,老娘宠孩子是全村出了名的,我一直以为,自己吃奶时间一定是个记 录,因为我一直吃到了妹妹的出生,并在妹妹出生后跟妹妹抢奶喝。老娘说,我是在一次被村里的一个大妈嘲笑后才戒了的。那样一算,我喝了老娘四年的奶。一次和哥哥提起,哥哥嘻的笑了一下,你这算啥,妹妹喝到了十岁!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只记得妹妹上小学后还经常让老娘背,却原来她还在背地里一直在喝奶。哥哥说:当然后来老娘也没奶了,只是妹妹也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老娘也喜欢小女儿去叼奶。


在后来帮着我们带孙辈的时候,老娘对孩子的宠爱也是没边没沿的。比如,不管有多晚,只要我家多多说一句“奶奶,我饿了”,老娘一准起来给孩子张罗吃的,而且绝不会让孩子吃点饼干点心之类的东西将就。她觉得这种速食食品没营养,舍不得让多多吃这种东西充饥,有时候是一碗炒饭,有时候是煮一碗面。老爸老娘虽然宠我们,但却不是没规矩的惯孩子。例如,有时候多多淘气哭闹,我就在一直不停地给她讲道理,老娘看不过去了,上去在多多的小屁股上就是一巴掌:“这个时候讲啥道理,拍一巴掌就好了。”看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是要像老娘会打我们一样,给予适时的惩罚;只是要适度,有些错误必须端正态度,告诉孩子们是绝对不能犯的。


小时候,我的屁股没少挨老爸老娘的打。在我们家,除了我姐之外,挨打最多的就是我,哥哥只挨过老爸一次打,但打完之后,老爸马上就知道打错了,当即就向哥哥道歉了。


我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伙伴和朋友们,几乎没有看到过父母向孩子道歉的行为,但老爸却会这样做,他用这种行为告诉我,谁都会犯错,长辈也不例外,但错了就要改。而且,老爸的道歉在胡家孩子的心里留下了一个道理:即使地位和亲疏不同,但在人格上,要互相尊重。老爸老娘打过孩子很多次,却从来不曾打过孩子的脸。老娘常说的话是,孩子可以打屁股,但不能打脸,我们也要给孩子留下脸面。而缺乏尊重,其实是我们身边很多问题、矛盾发生的根源。


除了尊重人之外,老爸老娘教会我们的另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我们小时候,村里各家的孩子都不少,一群小孩凑在一起玩闹,玩恼了打几下骂两声是难免的。通常情况下,老娘要求我们和别人一旦起了争执,要让两次,如果还有第三次打闹,胡家的孩子可以还手。


现在的家长很少会这样做的,我看到过很多案例,在关于孩子在幼儿园、学校被小朋友欺负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上,很少有家长会让孩子忍上两次,基本都在教育孩子在第一时间告诉家长、老师,甚至直接打回去。


很多家长通常是没有耐心让孩子忍耐、吃亏,而回击的时候又不够准确,最终导致小事变大。其实,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问题,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老娘的“吃亏” 论,让我们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和人打交道时颇为受益。


估计没人能告诉大家哪种教育方法更好,让孩子直接打回去会不会完美解决校园霸凌事件。但是,在我们家的兄弟姐妹们面对别人的欺负时,忍过两次之后,如果对方还有第三次的挑衅,还手是一定的。而且,通过这三次的打交道,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这个人以后是不是可以继续交往,大家有没有机会做朋友。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5)
  • 老娘做饭


除了这些观念之外,老爸老娘的一些教育理念,在当时的村里可以说是比较另类的。


例如,在我们小时候,一到了吃饭的时间,总有一些村里的小孩子端着饭碗一家一家地扒门看,偶尔会伸筷子在别人家的饭桌上夹一点吃,从村头串到村尾。但是,老爸老娘从来不会允许我们端着碗走街串巷地到他人家里去。他们觉得, 这种行为像是讨饭,很不好看,而且,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东西,他们心疼,受不了。


我们从小接受的餐桌礼仪是别具一格的,例如:吃饭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能在菜碗里用筷子翻来翻去;碗里的饭一定要吃干净,女孩子不能从男孩子碗里夹东西吃,这代表着关系很亲密等等。


如今回想起来,我总是觉得老娘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我们这代人都要强。从自我总结的角度看,老娘对我们的教育可以归纳为几点:首先是价值观稳定到固化的地步,从小到大,从教育我们到教育多多,她的要求是一致的。老娘最强调的是为人要忠,所谓的“忠臣不怕死”“胆大得将军做”是她的口头禅,这既是她对我们的最高要求,也是在给我们强调做人的底线。其次是对孩子的宠爱,她所给予我们的母爱是从来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也是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的。最后是感恩的教育,对于感恩她教我们时,是外向的,是要我们对于他人给我们的恩惠要记住,要懂得回报。而在她自身上,这种感恩却会內延至自己的孩子,她甚至会感谢多多对她的喜爱,可以让她在北京毫无顾虑地带孙女。在她最后的时光里,她对自己的四个子女及媳妇女婿们也充满了感恩。


老娘无我的人生|第二章儿女忽成行(5)

对于老爸老娘的教育理念,我也一度思考过,他们是怎么形成这种体系的?百思之后,我所能想到的是两点:一是虽然他们都是没有文化的人,但传统的儒家文化已深入骨髓,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改变这一点;再者就是他们都对知识有着足够的尊重和敬仰。


老爸读过三、四年的私塾,算是家里能断文识字的人。老娘一天学也没有上过,但是,在她小的时候,曾经站在村里学校的外面听过人家讲课,她所认识的不多的字,就是那时候学来的。而且老娘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她把对知识的渴望换了一种表现方法:讲故事。


在农村,如果有喜事或者重大事件,亦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有的村里会请剧团演出,还有一些走街串巷的唱道情的艺人,会在村里演出,这有点像鲁迅在文章《社戏》里描写的那样。老娘会把她听过的故事记下来,有时间就讲给我们听。在电视机没有普及之前,村里的孩子们可都是她的听众。有许多故事,过几十年老娘都能记得;在北京的日子里,我们曾经就一些故事争论过,比如薛仁贵和薛平贵是不是同一个人,我想当然的认为是同一个,翻查完资料后才发现,老娘讲的是对的。


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使老娘十分尊重读书人,尊重文字,在我们家,每张写着字的纸都是会受到“优待”的。


老娘自己没读过书,她就一门心思要供我们四个上学。在这个问题上,老爸和她的认识高度一致,所以,哥哥和姐姐一到上学的年龄,就被他们送去了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