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2015-12-14 09:41:48)
标签:

软交所

大数据

软件交易

大数据交易

中关村大数据交易日

分类: 软件交易

——出席第四届中关村大数据日共享经济论坛及大数据交易两个论坛的发言稿

 

  12月12日,我参加了由经信委、海淀政府、中关村管委会指导,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主办的,以“共享共融、数创未来”2015中关村大数据日共享经济和大数据交易两个论坛,并在两个论坛上提出“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虽然这个话题很拗口,但是我还是很想和大家在这里作下分享和交流。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参加中关村大数据日·共享经济论坛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参加中关村大数据日·大数据交易论坛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正如软件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软件一样。

  这句话有点像绕口令,但我们是花了四年的时间才摸到一点门道。

  当年北京市经信委和工信部软件司主导成立软交所时,主要的目的就是两个:一是建设阳光透明的软件交易市场;二是促进国产软件产业做大做强。但具体怎么做,大家都不知道,因为在2011年5月6日之前,世界上并没有软件交易所。软件交易所本身就是我们的一大创新。

  在我开始负责软件交易所运营后,我是一年后才真正发现,世界上最不匹配的两个词就是“软件”和“交易所”。我之所以一年后才发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原先是做软件的,我以为软件交易所的主题词是软件,既然我懂软件,我就抓住了根本。我为此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发现自己是错的。

  首先,软件交易所不是软件公司,是交易所;

  在软件交易所出现之前,软件交易已然非常红火,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快速。那为什么还需要买卖软件的交易所呢?

  交易所是市场的高端化形态,交易所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交易环境,把多数人偶然发生的事情,变成少数人经常性、专业化从事的工作。它使得交易过程清晰规范,解决交易信息不对称、交易价格不透明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减少违规违法交易的概率,提高交易的安全性。

  软件交易需要交易所模式的根本的原因是规范化的软件市场不存在,标准化的软件交易模式没有。尽管软件交易市场已很红火,但是我们认为在软件交易领域还是存在着:交易信息离散、软件价格难以确定、交易过程过于复杂等问题。大量的非套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交易都需要进行个性化处理,交易成本居高不下。而这些交易中存在的问题,终有一天会阻碍软件产业的发展。

  我们初始的目标定位在降低软件的交易成本,后来把我们软交所的目标总结为“让软件交易更容易”。对这句话,我们有准确的诠释:首先我们聚焦在软件行业的交易环节上,其次,我们的目标只是让交易“更容易”而不是全面的解决方案。“更容易”这个词我自诩为充满商业智慧。这么说吧,从反向的角度理解,我们目标当即就否定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便捷的挣钱方式:比如我们找几款比较好卖的产品做代理,打着“软件交易所”的旗号去建渠道来销售推广。这么做只要我们不是太差劲,应该很快就可以挣钱,但这样一来,市场上不过多了一家顶着“交易所”旗号的软件代理商,所谓的“软交所”将不再存在。

  明白软交所不是软件企业,更不是软件代理商是比较小的一步。而制定出软交所的一定要做标准化的软件交易却是我们的一大进步。

  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说“软件”和“交易所”是世间最不匹配的两个词?所谓的“交易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交易证券、产权等权益类标的物的交易所和交易钢铁、粮油等资产类标的物的交易所。软件交易所自然属于后者,而在软交所成立之前的资产类交易所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交易物是标准化的或者非常接近标准化的,因此已有的交易所的交易规则对于非标准化的标的物没有特别的关注,而软件和信息服务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标交易物。

  如何利用交易所的模式开展非标准化标的物的交易,确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好在我们当时已开始在版权局的领导下在开展正版软件的团购工作了。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发现,虽然从总体上软件是千差万别,毫无规律可言;但在细分的领域里,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传统的套装软件基本上可以归为标准化的,因为功能明确,价格透明规范;而按着这种思路,我们也可以把大多数服务标准化,我们可以把人才外包标准化,我们甚至可以把招投标的标书、招标过程、合同文本等等都标准化。关键的问题是需要行动,需要耐心。

  所以,我们把软交所的交易物分为八大类:软件产品、软件项目、人才、服务(云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股权、债权等八类。所以我们几乎是在2013年就开始研究大数据的交易问题了。

  我们认为软件交易过程中主要的问题会是买方,也就是软件用户。有个专家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比喻,由于软件交易过程中,技术壁垒非常突出,软件交易经常会演变为“科学家”和“文盲”之间的对话,双方之间的会话是不平等的。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因此,为推进软件的标准化交易,我们立足于为买家解决问题,我们要站在买家的角度来制定标准,为此我们推出了软件价格标准体系、软件采购标准和软件交付标准。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软交所最核心的竞争力与软件无关,而是与交易相关的公信力、中立第三方、交易机制以及与交易相关的服务体系。

  软交所体现软件特性的环节在于软件交易环节相关的,为用户解决技术壁垒、交易定价、信息发布的核心环节。

  而在大数据交易方面,软交所的标准化工作也是起步较早的。在去年四月,国家大数据标准工作组成立之前的筹备会上,我带着软件交易所的问题参会了。我只提了一个问题:我们软交所已开始研究大数据交易的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大数据的交易物是什么?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在国家大数据标准工作组中新增两项标准:一项是交易数据的描述标准,一项是数据交易服务平台的通用功能要求标准。这两项标准就由我们软交所牵头负责。在交易物都无法描述之前,大规模的大数据交易不会产生,除了对数据这一交易本身的描述外,软交所接下来还要对数据相关的——数据产品、数据人才、数据加工工具(软件)进行描述,这样围绕大数据这一要素的交易才可以全面展开。

  大数据交易所不是“传统”的大数据公司,它会有很多大数据,但它不是数据的生产者也不是拥有者也不以这些数据来盈利。它只是规范化的大数据“交易物”的进行规范化交易的“交易所”。同样大数据交易所的最核心的竞争力也与大数据无关,而是交易所的功能是否齐备并得到充分发挥。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大数据交易平台应该是大数据交易所的一个必备工具,但有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大数据公司也不是大数据交易所。

  现阶段,一些由大数据公司主导的大数据交易所(交易中心)已开始批量涌现,但是我们认为大数据交易所与大数据公司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做交易所的人要从项目思维转到项目束思维,项目思维是一个一个地考虑,项目束思维是同一类项目的共性抽出来,一字之差,但这两者之间的思路和方法差距却是很大。

  软交所这些年最大的进步在于标准化交易思路的形成以及与之相关的交易机理的研究与实践,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立、公信、规范、专业、服务的特质,在软件交易领域服务买方成为买方公共CIO的定位也为软交所聚拢了遍布各行各业的大量的企业资源。日益完善的交易服务体系,日渐完备的交易所功能、逐渐夯实的标准化工作基础以及大量的涉及各行业的企业资源而带来的大量的大数据交易标的物及交易主体资源将成为软交所开展大数据交易的坚实基础。因此大数据作为软交所的交易物之一,软交所依然会坚定的推进大数据交易的发展,并对未来大数据交易的业务充满信心。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大数据交易量有赖于几个根本性问题的解决:

  一、 大数据交易物的定性;

  二、 大数据及其相关交易物供需信息集中

  三、 以标准为基础的交易环节基准统一

  四、 交易过程的风险预警

  五、 交易模式的公开化、透明化、规范化

  六、 交易过程安全保障

  七、 交易后服务保障

  八、 大数据产业跨界融合

大数据交易所的主题词是交易所而不是大数据

  另外,综合服务功能是衡量一个交易所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的综合性服务是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软交所经过四年多的摸索实践,结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市场、金融、人才、知识产权、资质等综合服务。尤其在金融服务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私募债发行等方式,软交所已为261家次企业融资29亿元;通过创富中国系列品牌活动,成功为147家企业融资14.3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产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软交所着力推动实施产业交易金融,一方面通过规范化交易,确保交易真实可靠,为企业基于交易进行融资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交易金融解决企业短期流动性融资问题,带动更多的企业资源入场交易。软交所已经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综合服务体系,也将为大数据交易及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