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文件何去何从
(2008-08-05 15:56:27)
标签:
国产软件doc反垄断法uofredoffice微软officeit |
分类: 软件人生 |
DOC文件何去何从
UOF作为我国信息领域的基础性标准,对促进国产软件发展,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人们对UOF认识得到逐步增强,对UOF推广也表现出更为关注,这都是令人欣喜的进展。但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人们对如何处理现存的大量DOC文件缺乏必要的关注,似乎没有人真正认识到DOC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
普通人可能觉得二十年、三十年对于自己来说太遥远,但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文件、档案来说,对于我们的文化传承来说,百年不过瞬间。如何能保证我们现有的资料的积累,未来我们的子孙依然可以参阅?在去年,中国档案学会受中国科协委托的调查研究中明确指出,电子文件不能长期保存不仅会影响到电子信息系统的运行,更会影响到民族记忆力!
现在,DOC文件有三条出路,第一条是微软提供的,用户随着微软产品更替进行“自然”升级,采用OOXML格式替代DOC格式,即让大家在沉默中去“习惯”DOCX;第二条是采用现有的国际标准ODF格式来替代DOC格式;在我国,还存在第三条道路,就是把现有的所有DOC文件转换到国家标准UOF上。
伴随微软的升级而升级,大多数用户已经习惯成自然,但这一次,是封闭格式向开放标准的更替,决定了即使是选择微软设定的路线,也不可能像过去一样实现“平滑”的过渡。更何况,微软并未真正实现开放标准。此前,大家都认为微软Office
2007是OOXML的惟一实现者,但现在发现它实现的只是微软OOXML,而不是ISO
OXML,目前ISO还未推出OXML的正式文本,OXML还未真正“出世”。事实上,OOXML几经修改,但微软独家主导的性质从未改变,导致该标准依然存在私家协议性质和平台依赖性,决定了即使转移到OOXML,未来能否再打开、使用现有的文件,依然只有微软一家保障。这是由OOXML与真正开放标准存在的距离所决定。
此外,由于过去微软采用了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不断对自己的封闭文档格式进行着升级,现在DOC格式历史版本众多,变化极大,即使是微软本身也很难完全理清。因此,对DOC转换可能出现的问题应有清醒的认识。对微软来说,这一转换同样存在难度,相关机构的检测数据表明,Office
2007对部分DOC的兼容性,甚至比不上国产软件。对现已公开的DOC文件格式,仍有许多细节希望微软能作进一步描述,也希望微软能进一步公开与DOC文件相关的技术信息。
目前的现实是DOC必须转换,而DOC文件的何去何从应该是慎之又慎的选择,强烈建议将现有的DOC文件全部转移到UOF之上。首先,UOF的真正开放性,为这次转换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UOF研究团队中众多国产软件厂商对DOC格式的多年精确兼容,为UOF有效解决DOC转换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在现阶段,应认真研究把所有DOC文件转移到UOF的可行性,并尽快组织力量制定、部署转移计划、步骤。应加大投入,开发开源的软件或者通用的组件,作为UOF标准实施的公用资源,并集成到各类软件和应用系统中,从国家层面和集成应用层面解决DOC向UOF转换的问题。目前应开始有步骤地引导有关部门、有关领域实行历史文档向UOF的全面转移,收缩DOC和UOF共存的应用范围,使UOF得到普遍认可和使用。
将DOC全部转换到UOF,有利于国产软件的推广,有利于打破微软垄断,将为国产软件的发展提供宝贵机遇。如果错过这次机遇,无论是对我国基础软件的发展,还是国家标准UOF推广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在我国基于UOF解决DOC文件长期保存问题将是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