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轮回
自从多多出生后,因为老家--浙江东阳的冬天冷,室内又没有暖气,就没有回老家过过年,算起来已六年了。今年早早就计划好带多多回老家过年,让她领略一下乡下的过年习俗。谁曾想却遇上了近些年最冷的冬天。好在多多她们走的早,没赶上堵车。我在农历二十八动身,先去了老丈人家,等回到自己家清塘村时,已是大年三十。今年注定是个热闹的团圆年,我们兄弟姐妹四家人基本上一起过。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姐姐就嫁在本村,新房子和我们哥俩的盖在一起;但按农村习惯他们必须自己单独过大年三十。妹妹因为在城里工作,所以可以和我们在哥哥家一起过。
因为早了几天回到东阳,多多显然已经习惯了老家的一些事情。在姥爷家时,多多看着那些家养的大公鸡,对姥爷说:“外公,我要吃鸡,你给我杀只鸡吧。”姥爷当天就给多多杀了一只鸡。到清塘时,看着她伯伯家养的小白兔,多多一下子来了情绪。嚷着让伯伯抱了出来,自己围着小兔子转。一开始,还只是小心翼翼地摸一摸,后来就敢抓着兔子的耳朵抱起来玩。一会就和开开一起去找胡萝卜、青菜喂小兔子。多多的大学生哥哥和初中生哥哥还给多多去抓了几把草;后来,干脆把小兔子放到田里去吃草,高兴极了。多多见爸爸过去,警惕心很高,非常严肃地厉声到:“爸爸,你们谁也别想吃我的兔子。”同样是小动物,鸡和小兔子得到了不同的待遇。小兔子有了多多的保护,也算过了一个平安的年。
老家的习俗,大年三十吃猪头。猪头有几大用处,最主要的一点是猪头可以谢佛(谢佛是东阳土语,有点类似于祭佛,感谢佛祖的一年佑护,祈祷来年能继续赐福)。谢佛是我们老家过年的最隆重仪式,一般需要猪头衔着猪尾代表全猪,再有一只公鸡是必备之物,再备好酒菜。八仙桌需要摆在前庭,因为是我和哥哥两家一起祭祀,所以点了两对大红蜡烛。这次由母亲主祭,大家点上香,母亲念诵经文,在念到阿弥陀佛时,大家一起鞠躬致意。多多和开开一开始还是嘻嘻哈哈很不严肃,一会后也就跟着合十致意。最后才是点燃鞭炮,向老天爷和佛爷一并致意。
谢佛后就是吃猪头了。主刀的是哥哥,开开和多多急急地围着桌子,抢着要第一个先吃肉。哥哥拿着刀,问小朋友先吃哪块肉。开开说要先吃猪鼻,多多也跟着嚷嚷要先吃猪鼻;开开说要吃猪耳朵,多多也嚷嚷着要第一个吃猪耳朵,多多嚷嚷着要吃猪尾,开开也跟着起哄。两个小朋友任何一件事都要抢第一,好在去年在北京一起过年时,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多多爸把开开列为小学组第一名,多多是幼儿组第一名,就这样也只是基本解决抢第一的问题;两个小朋友仍会时不时为了第一碰撞出火花来。多多其实不喜欢吃猪鼻和猪肉,所以咬了几口后,就把注意力转到了大公鸡的身上。多多用筷子指着鸡腿喊:“伯伯,我要先吃鸡腿!”开开也马上跟着嚷嚷。幸好大公鸡有两条腿,一会功夫,两个小朋友就各扛着一条大鸡腿啃起来了。
因为这两个小朋友,家里添了极大的快乐。多多爸颇有感慨,依稀间回到了从前。在很久很久的过去,都是父亲切猪头,我和妹妹在抢着吃猪肉;如今变成了哥哥切猪头,我和妹妹的孩子在抢猪肉吃。原来人生中许多情境我们都会重复经历,时间的推移只是让我们转换了角色而已。
大年初一最重要的事,在我们老家就是到山上给先人上坟拜年。有了昨天吃猪头肉的感悟,在父亲坟前我第一次感到了释然。多多因为大年三十的锻炼,在她爷爷坟前已能熟练的持香鞠躬致意了。想来父亲在那一边也应该欣慰:他的后代已在茁壮成长。在父亲的年代,由于物质的匮乏,父辈们挂在嘴里的一句话是:年就是给孩子们过的。如今过年的形式虽然已逐渐有了变化,但孩子们仍能给这传统的节日增加欢乐的氛围。只是这些传统的仪式只能在农村一隅得以延续,毕竟让人遗憾。
其他博文:
城市文明冲突下的传统习俗如何坚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