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分类: 男士 |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剩男剩女”,他们处于何种生活状态,对待婚姻恋爱持有怎样的态度,是否想要脱离单身生活,又是什么限制了他们“脱单”?针对这一连串的问题,2013年,飘柔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最终收集有效问卷41322份,覆盖全国近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被调查对象所从事职业涉及到金融、服务、医疗、传媒、电子等十多个行业。如此大范围针对单身男女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调查在国内尚属首次。
调查背景
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交流中心于2012年底发布的《2012-2013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以上非婚人口已达2.49亿。这个数字相当于2个日本,4个英国,8个加拿大或11个澳洲的人口数目。“剩男剩女”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种类繁多的电视相亲节目,各地异常火爆的相亲大会,到国外媒体对“shengnv”(即剩女拼音)现象的解读无不佐证了“剩男剩女”问题的严峻性。
此次调查是飘柔多年来帮助大家寻找爱收获爱努力的延续。从2012年情人节“不一样的表白,全城千人为爱祝福”到携手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创建“飘柔爱转角”舞台,再到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单身男女生活和心理状态,飘柔一直希望在帮助中国女性收获自信的同时收获爱情。在调查中飘柔也邀请到了多位造型、心理学、情感方面的专家提供专业建议和意见,为单身的你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调查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调查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单身人数共计41322人,覆盖近31个全国省市,涵盖零售百货、房地产、金融和医疗等多个行业。
参与调查者平均年龄26.3岁,以85后单身男女为主,他们正是目前适婚人群的主体,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下单身男女的婚恋观。
从区域分布看,参与调查单身男女半数以上来自北上广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城市,凸显了中国大城市“剩男剩女”问题尤其突出。
74%调查对象月收入略高于平均水平(参比北京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1~8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13元(月均3301.6元)),大多数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承担婚恋带来的花销。
2010年,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划定的“剩男剩女”标准为女性27岁,男性30岁。不同于这个标准,我们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男女受访者对“剩男剩女”的年龄定义大相径庭。大多数男性受访者认为,女性超过27岁即为“剩女”,男性超过35岁才算“剩男”;而绝大多数女性受访者则认为,“剩男剩女”都应该以30岁为界。大家都愿意将年龄标准抬高,可见无论男女,都不想轻易“剩”下。
尽管“剩男剩女”这个称谓被广泛使用,但在本次调查中,90%以上的调查对象都或多或少对这个称谓心存芥蒂。对于长辈的催促安排呈消极对待状态,只有26%的被调查对象会积极参加相亲。这是否代表他们排斥与异性交往?其实不然,大部分的人内心仍对恋情充满期待,愿意通过各种渠道结识异性,他们十分期待找到另一半,却不愿轻易,也不会主动表露出来,内心可谓纠结。
【单身男女普遍具有脱单意愿】单身生活不如意进一步激发单身男女脱单意愿
现代很多年轻人自诩“单身贵族”,他们的生活是否真如想象中那样快乐逍遥?也许事实并非如此。本次调查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女性承认自己最近一年中,曾独自做过一些通常由男性承担的工作;而90%的被调查男性因独自生活而被迫选择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即将到来的“光棍节”,超过86%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没有特别的安排。看来,单身的并不都是“贵族”。脱单之路漫漫,剩男剩女仍将“上下求索”。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单身男女困在“剩”战里?忙碌的生活,有限的生活圈只是外在因素,各种内心纠结实则是脱单的最大障碍。情伤未愈、害怕失败、担心自己不够好看、自卑……这些内心的担忧给剩男剩女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最大的抱怨——圈子太小,又何尝不是一种内心困扰呢?除了宅在家,剩男剩女大可以更主动地拓展自己的朋友圈。战胜自己的内心困扰,是脱单的必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