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张静初将赴纽约留学 是急流勇退吗?

标签:
张静初纽约宋体香港金像奖表演杂谈 |
分类: 明星 |
摄影: 梅远贵 形象: JIN JING 采访/撰文:
HELIOS、李遐
今年上海电影节上传出一个轰动的消息:美国最大的经纪公司CAA将要推出“罗科七星计划”, 预计五年内在亚洲拍摄七部独立制片类的电影,中国女星张静初有可能成为该计划的专属女演员之一。而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年轻的评委,张静初暂时没有工作打算,她自年初起就远赴纽约游学。
这大概是一个典型水瓶座女生会反复强调的关键词:自由。能够下定决心暂时放下一切,用至少半年的时间去学习,对一个当红女星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张静初办到了。理由很简单:“想做什么就立竿见影地去做,越拖越会变得遥遥无期。”
她说已经十年没有这么开心过了,在异国重拾单纯的快乐,仿佛故人重逢,弥足珍贵。“无论上哪一个课程,都像做游戏一样好玩。在最放松的状态里面对最真实的自我,然后接受她。”没课的时候她去看戏、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周末则是逛跳蚤市场,淘到许多宝贝,甚至买到一本19世纪的相册送给了好友。即便是一个人,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和愉悦。这种好心情,或许可以帮助她滋养下一个辛勤工作、丰富收获的十年。
暂停只是另一个开始
张静初兴致勃勃地向我们描述她在纽约学习的过程。“这种短期的表演训练课程,在美国被称为‘演员的健身房’, 很多演员不拍戏的时候就去充电,以此不断提高演技。比如通过声音课程训练,可以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肢体课程也是如此,帮助你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比如当你的脖子感觉疼痛,其实很有可能是胯部出了问题,通过正确的身体训练可以恢复健康状态。这种有趣的发现还有很多,当真正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有时超出你的预料,就像人不是很了解自己的身体一样,人也不是很了解自己的内心。你以为稳妥的时候,往往是问题累积的时候。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才不会有后患。”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似乎对于她选择再学习的心态有了更多的理解:“你以为稳妥的时候,往往是问题累积的时候”。张静初坦言对自己去年拍的三部商业片都不满意,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提名,也不能让她惊喜,她想的是:“我为什么会被提名?戏份本来就不多,最后又删了二分之一。提名本身就是件意外的事。”这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人,并总在心里对自己做旁观,看清楚之后就行动:“既然没有什么特别想拍的电影,为什么不停一停?其实该有的都有了。有能力自由支配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先做最想做的事。”对于这样一个女演员,我们知道,暂停状态的她,只是有了另一个开始。
演艺圈里的另类女青年
过生日的那天,张静初一个人在纽约。在百老汇看完戏,路过一家酒吧,“想到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就进去坐坐吧。”不喝酒的她要了一杯橙汁,吧台里的兼职女招待也是一名演员,以为她不点酒是因为价格太贵,于是主动提出“请她一杯”。小小的友好表示,感动了这个东方女孩,“我跟她说,今天是我生日,你是我的生日天使!”
张静初是演艺圈里的文艺女青年。享受着自己的世界与自由,这一点每个接近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世界里,要有梦想并坚持初衷,还要有以上描述中的点睛之爱。这样一位女青年,不想没完没了在友情电影里做“救火员”、不想被难以令人信服的人物纠缠,也不想多演既不商业也不文艺的电影,对她来说,放下一切,通过进修去享受表演的乐趣,并以此打破自己表演上的极限,才是最值得尝试的事。
这份“另类”或许恰是导演系出身的张静初在表演的路上收获颇丰的关键所在。从《花腰新娘》、《孔雀》的初出茅庐,到好莱坞制作和港片的历练,再到票房过亿的国产大片, 几年间,在一点一滴地上升。一个从福建山区走出来,没什么背景、看上去又不太会社交的女孩,她靠的到底是什么?对此,张静初的回答从反问开始,“演了很多戏之后你会问自己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名利吗?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吗?其实都不是。只是出于对表演的热爱,想清楚了就会非常珍视这种情感,因为这也是一个演员可以持续获得巨大能量的唯一途径。”
如今的张静初,说如果自己不做演员,几乎想象不出还能做什么。她喜欢表演,喜欢一个人漂洋过海去体验新生活,在属于自己的表演世界中,她有勇气挑战任何角色,每一次扮演都是一种开始,每一个角色从陌生到相知、再到加上自己独到的注解,是表演也是认识自己。我们有理由期待张静初的“学成归来”,这个演艺圈的女文青,内心一直驻扎在青春期,她的未来成长,还有很多新奇和惊喜等待发现。
详细内容见 《ELLE》 8月号
【本周点击最高的文章 TOP6 】